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66期 本期3540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07

万峰林“半马”赛道观感


□殷选择


道亦有道非常道,是名可名非常名。

三百六十多年前,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对万峰林发出了: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的赞叹。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东南部的万峰林,宏大壮阔,形态奇特,造型秀美,如今已成为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国内观光面积最大、最具典型性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喀斯特峰林。

在万峰成林处、青山绿水间,一条半程马拉松赛道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州醇景区为起点,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峰林景区民族文化源为终点,途经村寨、河道、峰林、花海、稻田,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旅游和“跑马”达人云集打卡。

这或许可以说是万峰林的景中“景”了。感受这个“景”,需要身心亲临万峰林“半马”赛道。因为,除了享受“加油”奔跑的兴高采烈,除了沉浸于美丽迷人的风光,赛道本身的特点同样值得专注地观察和品味。

万峰林“半马”赛道全长21.0975公里,从不同路段目测的平均宽度大约在4米至6米之间。赛道为柏油路,总体呈现灰黑色,中间由左至右标画了红、黄、蓝三色平行虚线,靠路基的两侧边标画白色实线。赛道的路基外,等距离安装了路灯,在临水、临崖、临桥处,还加装了安全防护栏。

作为一名热爱跑步的“旅居者”,万峰林“半马”赛道可谓是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运动中出出汗,晒晒太阳或者沐浴月光,拍拍照或者吹吹风,放开大脑遐想或者低头静默思索,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地揣想起赛道上的“四色”标线来。

颜色,对于运动员的视觉和心理刺激非常重要,因此逐渐出现了各种不同颜色的塑胶或其他材质跑道,或者在单一色彩的跑道上画设相应颜色的标线。

其中,红色能够提高对比度,利于观察界线,也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激情和动力;黄色鲜明夺目,通常用于标记起点、终点或其他特殊区域,能够吸引注意力,并提醒运动员注意特定的区域;蓝色给人冷静和安全有序的感觉,可以让运动员感受到放松、舒适与安宁。总的来说,不同的颜色,可以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氛围和视觉刺激,有助促成最佳的效果和体验。

当然了,上述都只是一些公开的普遍的说法。

窃以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于万峰林“半马”赛道上不同颜色标线的认识与理解,亦该见仁见智,暂不论对错与深浅,各抒己见。

从不同跑者的习惯或偏好可以看得出来,人们的眼中或心中,其实都有一条或明或暗的“标线”。

有的人喜欢灵活机动,顺势而为,宽以待人。他们一会儿踏着赛道中央的“三色线”,一会儿转到左侧或右侧的白色标线,一会儿跑到没有明线的灰黑色柏油路上,每次变换都是为避让而辗转,在以实击虚、步步紧扣的同时,将自己身旁最宽裕的赛道让与他人发挥,落得个两不相扰,乐在其中。

有的人喜欢择中而行,跨越黄色标线,左脚踩着红色标线,右脚踩着蓝色标线,彰显自我与自信。他们用脚步衔接虚线,向着既定目标飞奔,将“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气势、“踏遍青山人未老,这边风景独好”的自信展露无遗。

有的人喜欢规避“红线”,犹如严于律己。就算是跑在赛道的中央,脚步始终落在由中至右的黄色标线与蓝色标线之上或之间,像是刻意不去踩踏左边的红色标线。这不禁让人想到,这样的人,莫不是将赛道上的红色标线,当成了做人做事的“底线”、遵纪守法的“红线”“高压线”,绝不触碰。

有的人喜欢沿着白色标线靠边前行,从起点到终点一以贯之无断点、全实线,清清白白,实实在在,又不失近水楼台之便。白色标线虽处赛道边缘,但却最能让人亲近自然,目之所及或者随手一拍,都是万峰林的一角美景。就算是夜间到万峰林“半马”赛道上跑步,沿着白色标线的地方,灯光也最明亮。

有的人就喜欢跑在赛道中间“三色线”与路基边缘白色标线之间最开阔的主干道上,无拘无束,几乎没有什么羁绊。这对于一个人的脚步而言,无“线”近似无“限”,相对于循着明“线”而行的人来言,一定是自由自在的。不过,从他们的奔跑同样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或许不明无“线”,而是“线”在心中,亦是心中有信仰,行动有方向,脚底有力量,只管放手干。

无论怎样的寻线而行,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只要自己有奔跑的意愿和梦想,只要将心动付诸于行动去坚持不懈、奋勇向前,用汗水换来的健康和快乐一定会与自己长伴。而每一次的赛道体验,都会带来一种胜利的喜悦或者一种成就感。

除了赛道上不同颜色的标线让人浮想联翩外,万峰林“半马”赛道还有很多意义不凡的独特存在。

它并不是一条封闭的赛道,途经的景区景点、河道田园、依山傍水的布依族苗族村寨,皆可随遇而安,驻足停留。路口随处可见,但凡不是正规赛事交通管制,平素里不论跑友锻炼还是居民群众休闲散步,均可随意进出、来去自由,便民利民。

它的起点在山上,终点在坝上,沿途有上坡,也有下坡,有直线,也有拐弯,有桥梁,也有隧道,就如漫漫人生路,从来不可能是一马平川。无论男女老幼,但凡身临其境,不经意间就能够体会到一些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的滋味来。

它还是那么的温文尔雅,善解人意,亦如拥有海纳百川那般的胸怀与爱人者的情意绵绵。它从不会强求那些喜欢它、亲近它的人从一而终地用脚步丈量出“半马”或者“全马”,对自行车骑行同样欢迎。它也从不会强求每个人都往前走、不停留,恰恰相反的是,赛道两侧不时映入眼帘的民宿、酒馆、咖啡店、果园、菜园、山峦、乡愁集市、半月湾森林音乐会、布依八音堂……却都是希望不太匆忙的人们留下来,在慢时光里捡拾些许宁静与悠远。

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四时更替,万峰林“半马”赛道的面容虽然不曾改变,但它的内涵已然在持续积淀和升华。而这些零零碎碎的遐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渐渐地,似乎也就形成了万峰林“半马”赛道的“道中道”和“名中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