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2期 本期3529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21

走进五彩凉山 感受彝乡之变


——全国主流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大会暨“彝海结盟地   五彩大凉山”百家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彝乡行活动纪行


□本报记者  潘  建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这里是全国知名的资源富集地区;

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寄予厚望的地方。

这里是凉山,一个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不断创造发展奇迹、接续谱写辉煌篇章的地方。

5月14日至16日,全国主流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大会暨“彝海结盟地  五彩大凉山”百家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彝乡行在四川省凉山州举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法治日报等中央媒体及全国各省(区、市)主流媒体的近百家新闻单位代表齐聚凉山,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围绕“彝乡巨变、媒体见证”主题,贵州政协报与百家主流媒体代表深入西昌市、昭觉县、冕宁县的乡村、农业园区、城市社区,实地感受凉山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等方面的生动实践,深入交流探讨乡村振兴中主流媒体的着力重点、作用发挥及实践成效,凝聚起主流媒体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看发展新貌 听奋斗故事


启动大会后,5月14日下午,全国主流媒体的代表们来到大石板村,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慢慢了解这座古村落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背倚螺髻山、面朝邛海的西昌市大石板村,通过充分利用村落中原有的资源,以保留古村文化和村落原貌为核心,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重构,通过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等建筑手法,让古村落在新时代留住了乡愁,也焕发出时代生机。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蓝天白云的加持,媒体人在这里,沿着曲折别致的村间小路一路前行,实地感受大石板村绿水青山、黄墙黛瓦的魅力所在。

据讲解员介绍,目前,全村不同层次的民宿、客栈超过了200家,400多户参与经营,平均每户年收入超3万元,年增长近50%。大家对古村蝶变为乡村振兴样板的故事赞叹不已。

来到西昌市成都凉山工业园区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展板上一张习近平总书记和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亲切握手的照片引来媒体人的关注。

耿福能亲自担任“讲解员”,向大家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这是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耿福能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好医生集团以中医药产业助力家乡凉山州脱贫攻坚的情况。

“中医药大有可为,好好干!”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代表们亲切握手时叮嘱耿福能。

好医生药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我们要让广大患者吃到凉山生产的好药,正在扩充项目产能,促进规模化生产。目前我们的好医生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全面投产,成为新型研发生产的承载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标准来进行打造,提升中成药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同时也作为数字化项目的典范,带动西昌乃至凉山的医药生产高质量发展。”耿福能说。

离开好医生药业,媒体代表们来到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走进展厅,仿佛穿梭在时空隧道中。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真实还原了凉山的脱贫攻坚鏖战之路。

曾经的凉山,贫穷闭塞,如今的凉山,旧貌换新颜,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让大家感受到脱贫攻坚给凉山彝区带来的重大变化。

夜幕落下,华灯初上,媒体代表们走进建昌古城——这座享有“中国十大最美古城”美誉的明清古城,街巷迄今仍保持着明代布局,沿街及其周围明清风格的建筑都挂满了喜庆的灯笼和灯饰。漫步于建昌古城的“九街十八巷”中,来到全面修复的老城墙面前,感受古城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大家以摄影爱好者的视角,用手机或相机记录美景、见证发展,定格精彩、拍照留念。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媒体“大咖”们,对此次西昌之旅的赞叹依旧溢于言表:“西昌这么美,一天根本感受不完,下次有机会要带家人一起来看一看、玩一玩。”


饮水思源感党恩 彝乡生活比蜜甜


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在彝语中的意思是“山鹰栖息的坝子”,是凉山州老州府,居住有彝族、汉族、回族等21个民族,其中彝族占98.8%,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

5月15日,媒体代表们来到昭觉县解放沟镇大石头村。

“欢迎你到昭觉来,我在这里等你,啦啦啦!”在村里的文化坝子里,身着彝族盛装的姑娘小伙为大家唱起了迎客歌。

大石头村曾是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典型,凉山州“三大行动”启动以来,该村的传统生活习俗和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观,村里的道路干净整洁,路的两旁有花、有草、有菜地,菜地旁边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黄墙蓝瓦的民居。大家又情不自禁拿出“家伙什”,与村里的姑娘小伙合影,拍下这迷人的村景。

时间是书写者,历史是见证人。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三河村,同村民代表、驻村工作队员围坐在火塘边,一起谋划精准脱贫之策。6年过去,三河村旧貌换新颜……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三河村所走的幸福之路、“暖心之路”,大家先后参观了村庄旧址新居、村史馆、农特产品展销馆等地,了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方法措施、村容村貌及村民生活的变化。

在三河村村民广场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九个大字,映照着三河村的发展之路,这又何尝不是凉山发展之路的写照。村里的墙上写着“共产党瓦吉瓦,习总书记卡沙沙”,这是当地老百姓对共产党、对习近平总书记发自内心的感谢和祝福。

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600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内明亮洁净、一排排白色的育苗架子排列开来,室内一尘不染、科技感十足,各种瓜果的秧苗正茁壮生长。

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凉山州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采用智能物联网系统实现水肥自动化灌溉、施肥,种植效率大大提高,当地村民还可以在这里务工增加收入。这是凉山利用独特的气候资源发展反季节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缩影。

一阵阵欢乐的音乐从昭觉县城北镇沐恩邸社区的文化广场上传来,为了迎接媒体“大咖”们的到来,当地群众跳起了热情的达体舞。

村民们还在广场上展示捻羊毛、彝族银器和漆器制作等传统技艺,进行月琴、马布等彝族传统乐器非遗文化表演,引得大家围观拍照,还进入广场与当地群众手把手地跳起了达体舞……

大家纷纷感慨,昭觉县有着美丽的风光的浓厚的人文气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希望能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文旅产业,将民俗村发展成为“文化经济高地”,筑牢返贫的“防火墙”。


赓续长征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冕宁,钟灵毓秀。地处凉山北部的革命老区冕宁,缔造了“彝海结盟”这个民族团结的不朽传奇,在中国革命史、民族团结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935年5月22日,红军刘伯承司令员和彝族果基家支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在彝海结盟纪念馆广场前的草坪上,三块“结盟石”岿然伫立,似乎在诉说“彼此愿永结弟兄,肝胆相照,团结如一,永不反悔”的铮铮誓言。

5月16日,大家来到彝海结盟纪念馆,仔细聆听讲解员生动介绍“彝海结盟”的故事,对红军长征路上的这段历史肃然起敬。

来到冕宁县彝海湖畔,一个美丽的彝家新寨出现在媒体记者眼前——依山而立、错落有致的民房,一棵巨大的棠梨树枝繁叶茂,一汪汩汩的泉水在村子里不停流淌。村民们介绍说,这汪泉水名叫结盟泉,这棵棠梨树则因当年红军曾在树下休息被亲切地称为“红军树”,他们的村寨自2016年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对口援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被大家称为“结盟新寨”。

彝海边,新时代的“彝海结盟”传奇仍在继续书写。在这片红军曾经走过的红色土地上,长征精神和“彝海结盟”的盟誓文化不断被传承。

冕宁县复兴镇的建设村被誉为凉山州的“华西村”。近年来,建设村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精葡萄等果蔬产业,推动农业产业从单一的种植模式与文化、旅游等产业多元融合,让“小小果蔬”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大产业”。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建设村又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乡愁文化有机地融合到山水田园,走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如今的建设村,瓜果飘香、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百姓富足……

大家走进建设村,规模化、标准化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园区映入眼帘。不远处,“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标语格外醒目。

“建设村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这种发展思路让我印象深刻,值得推广和借鉴。”大家为村民们的齐心协力、踏实苦干的品质造就了建设村如今的辉煌而点赞。

三天的活动,媒体代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谈,对凉山的乡村振兴工作了解越来越深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千里大凉山,跨越了一座又一座大山——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的大山,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大山……凉山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谱写了一页又一页辉煌篇章。

无论是在昭觉县三河村,还是在冕宁县结盟新寨,大家感受最深的,是凉山人民对党的感恩之情。

“短暂的行程让我们看到欣欣向荣、不断变好的凉山,地方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地方媒体都在为推动乡村振兴尽责尽力,这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努力,让人感动。”

“参加此次彝乡行活动,我深受感动,更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回去后,将综合运用融媒体传播平台进行全方位宣传,讲好凉山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敢于攻坚克难,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

凉山不“凉”,而是一片热土。如今的凉山正着力做好资源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全面推进工业强州、农业强州、文旅强州“三大强州战略”,在建设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州的新征程上,正在书写着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大家纷纷表示:“今日凉山的‘发展之变’,值得被全面地‘看见’。作为媒体人,我们会讲好凉山故事,助力凉山发展得更好,更要讲好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故事,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4916-4-1.jpg

凉山州普格县甲甲沟村村景。


4916-4-2.jpg

在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凉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4916-4-3.jpg

与冕宁县彝海镇结盟新寨的彝族孩童互动。


4916-4-4.jpg

在昭觉县城北镇沐恩邸社区的文化广场,当地群众跳起热情的达体舞。


4916-4-5.jpg

在昭觉县解放沟镇大石头村了解村容村貌变化的故事。


注:部分图片由凉山日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