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495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15

缅怀录生先生


□史  永


“生命在于不动”,这是王录生先生戏说运动的一句话。初听困惑不解,请教录生先生,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各个器官能承受多长时间的运动,能承受多大的总和运动量,也是一定的,所以动或不动都是一样,不动还能减少器官磨损。听后很以为然。

录生先生不喜欢运动,但却很喜欢“动”。

一是动脑。录生先生一生热爱学习,善于动脑,即使在行驶的汽车上也能专心致志地看书。录生先生是民主党派人士,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贵州省委主委。仅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五年时间里,他就提交了大会发言27篇,这个数量,在五年一届的政协委员中是不多见的。提交这些大会发言,除开他深怀爱民之心、恪守委员之责的原因外,还在于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能在普通的生活中发现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他始终关心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如有效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与再就业问题,农民的“因病返贫”问题,城市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发展慈善机构和慈善事业等。他把这些问题撰写成大会发言材料,通过独特的视角,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娓娓道来,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为了完成这些发言材料,他常常熬更守夜,甚至通宵达旦查阅资料,组织材料,思考每一篇发言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才能达到建言的目的,怎样才能起到资政的作用,怎样才能取得共识的效果。

二是动笔。录生先生非常喜欢动笔,一生写了不少文章,出版了《贵州的“三无”与环境》《参政党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诤言》等。

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录生先生的心。生态环境保护是录生先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土地石漠化治理问题,倾注了先生的很多心血。他说,“石漠化治理绝不只是对‘石漠化’地区进行治理,而将‘潜在石漠化’和‘无石漠化’地区排除在外。实际上对‘潜在石漠化’和‘无石漠化’地区进行治理更为迫切。因为如果不治,要不了多久它们就将‘升级’,石漠化将永无休止。况且,强度、极强度石漠化地区,大体上已无人居住,中度石漠化地区居民也已不多。我省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无石漠化’地区。居住在这类地区的农户生存十分困难,不论从扶贫,还是从石漠化综合治理来看,都应该是政府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轻、中、强和极强这四类石漠化地区,而必须顾及‘潜在’和所谓‘无石漠化’地区。”对于石漠化治理,录生先生不仅提出了治理的思路,还爬山涉水,多次远赴广西请教林业专家,撰写了《情系红豆树》《从葡萄、蓝莓和狼尾草、果桑所想到的》等文章。

贵州的教育,是他关注的另一重点。《诤言》一书中收录了先生很多有关教育的文章,其中关于他和香港黄佩球先生共促贵州建设希望小学的文章尤其让人感动。黄佩球先生生前为贵州无偿修建了50所希望小学,这其中少不了录生先生的前后奔忙,牵线搭桥。录生先生说,“有时我也曾想,是什么力量使黄老先生那么执着地记挂着与他无亲无故的贵州山区的孩子们,甚至把它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我们在他病重时,曾要求他把捐建希望小学的事暂时放一放。因为他因病住院后,真是‘金钱可以换生命’。但他固执地坚持己见,一再要求我们‘帮助’他完成有生之年捐建50所希望小学的心愿。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他2003年5月给我会助学小组的一封信中终于找到答案,他写道:‘我一生勤劳俭朴,久历风霜,于今年满九十,老伴去年辞世,儿女已全部长成立家,温饱无虑。我孤身独处,已一无所求,唯一希望人民团结,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开开心心去见上帝。希望趁着头脑还清醒,身体能力还能应付的条件下,争取为祖国多办一点有益的事。’‘希望工程仍继续举办,请大力支持协助,继续选点。’黄老先生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的精神始终留在我们心中,并激励我们好好工作。”爱家爱国,黄老先生如此,录生先生何尝不是如此!

录生先生还积极为贵州旅游、白酒、茶产业的发展鼓与呼,撰写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避暑休闲产业》《旅发大会的重点,应放在宣传避暑休闲产业上》《“生态立省”战略和人口政策》《贵州发展大健康产业的优势、短板及建议》《我省白酒产业面临的危局、机遇与对策》《加快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发展》《化困境为机遇,贵州白酒产业需迎难而上》《为国酒茅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点赞》《重访茶乡——永安》《云雾山中访鸟王茶》等报告和文章。录生先生说:“贵州发展旅游业,需要与其他省争客源。而发展避暑业可以说还没有竞争对手。我国华中、华东、华南以及东南亚国家有20多亿人口每年夏天都生活在酷暑之中,市场潜力无比巨大。”“贵州仅凭气象预报的温度,比酷暑地带低不了几度,贵州的避暑优势体现不出来。人们并不知道由于贵州的湿度低,虽然30多度也非常舒适。贵州是极为宜居之地。”言之谆谆,情之切切。

2024年2月28日,录生先生因病在贵阳逝世。先生的灵柩两边挂着一副对联:一生行好事,千古流芳名。这是对录生先生一生中肯的概括和评价。

不动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逝者已矣,此情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