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春潮涌动
□罗国炳
龙年元宵节,内兄邀约回锦屏过节。说是除了团聚之外,将有一场“龙腾盛世”元宵烟花秀,并反复叮嘱,一定要去。
2月24日中午,我和妻子从凯里驱车去往锦屏,G60高速公路两边山岭上挂满了冰凌,满山玉树琼枝。我们不惧严寒,行驶三个小时到达锦屏。
内兄预定的晚餐选在清水江左岸的“湘西土菜馆”,烟花燃放点在清水江右岸的花树脚,观赏烟花位置极佳。
停了车,晚饭时间尚早,我迫不及待地去逛街,从清水江边湿地公园出发,沿着左岸往下走,经文书楼,跨小江桥,沿左岸的步道行至清江二桥,跨桥走到右岸继续往上走,越过清江风雨桥,约略走了七公里,一个多小时折回酒店。
家乡锦屏,清水江左纳小江,右拥亮江,在县城交汇,县城因而取名“三江镇”,构成“三江聚秀”的天然奇景,也孕育了“三江碧水凝翠色,六岸笙歌动云霞”的独特地域文化。
早春的锦屏,乍暖还寒,江边的步行慢道边,几年前栽上了一排排不同花色的樱花树,每年开春时节,各色樱花次第开放,绚丽多彩,极其壮美,成了人们打卡必看的景点。我行走其间,只看到朱红色的樱花开得正旺,却不见其他花色,正在疑虑时,遇见县史志办退休的朋友,一问才知粉白色的花已谢,眼下开的是朱红色的,其他花色还在含苞待放呢!
多年前,县里启动三江六岸建设,沿着清水江、小江两岸,修建步行慢道,铺上红色沥青路面,并在步行道上建设二十多座风雨长廊,每座长廊以各乡镇命名,用木头牌匾刻上文字,介绍各乡镇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等,只要留心阅览,恍若游走在锦屏的各个乡镇。
沿着江边行走,山岚淡淡,江雾依稀,两岸丛林郁郁葱葱,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高楼倒影在江水中,微风吹过,影随波动,一步一景,精致迷人,置身其中,如在画中,幽趣顿生。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点亮万家灯火,小城的夜色,因灯光的闪亮而灵动起来。一座座高楼,就是一道道风景,镶嵌在楼宇上的霓虹灯带,动时一飞冲天,再狂泻而下,静时犹如一面镜子,灯光反复交替变换着颜色,那灯影倒映在江中,犹如一帧帧舞动的画镜次第打开,汇成磅礴气象。三江六岸,二十多座风雨长廊,清水江风雨桥与赤溪坪风雨桥并连,锦屏文书特藏馆屹立在犁头嘴,与在下游的国家级重点文物飞山庙古建筑遥相辉映,披金焕彩,联袂登场,竞放光芒,把节日的气氛装点得喜庆热烈。
节日的傍晚,寒风刺骨,吃过团圆饭的人们迫不及待地涌向湿地公园,清水江左岸,街巷边、窗台上、廊停里,万人空巷,人头攒动,都在期待着一场精彩绝伦的烟花盛宴。
晚上八点,只听“砰、砰、砰”的声声巨响,盛典准时开始,一道道烟火划过清水江上空,时而像怒飞冲天的火箭,时而像翩翩起舞的少女,时而金花怒放、牡丹盛开,时而彩蝶翩跹、巨龙腾飞;时而火树银花,虹彩飞舞,满天飞星;形态更是五花八门,烟花朵朵,像长尾巴的蝌蚪,像炸开的彩球,像撑开的大蘑菇,一簇簇火焰,一粒粒珍珠,一条条飘带,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一阵热烈奔放的炸响之后,又戛然而止,鸦雀无声,之后,在遥远的苍穹忽然一声巨响,烟花天女散花般洒向夜空,人们欢呼着,跳跃着,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璀璨的烟花与震彻夜空的声响在清水江畔交相辉映的视听盛宴,尽情享受这酣畅淋漓的光影与声响交融的盛典。持续半小时后,竖起一排整齐有序的烟花,构成一帘幕布,把镶嵌在背山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字幕衬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盛典结束后,意犹未尽的人们,三五成群,款款而行,汇聚在风雨长廊上,唱起了苗侗山歌,袅袅余音,萦绕在清水江上空,唱出了苗侗儿女的心声,温润了多少游子的心。
曾几何时,这里是引领清水江木材贸易风生水起的繁华码头。二十年前,沅江干流梯级水电开发的龙头电站——三板溪水电站建设时,这里一派生机,处处车水马龙。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的发展却一度低迷,尤其在脱贫攻坚战中,成为脱贫攻坚重点帮扶县,全州最后一批脱贫出列。
这个夜晚,素来不信邪、不服输的苗侗儿女,聚集在美丽的清水江畔,请山水作证,以一次狂欢,集体盟誓,向一切困难说“不”,听!那震耳欲聋的声响,不就是他们向下一个辉煌进发的号令吗?看!那怒飞冲天的烟火,不就是他们拧紧发条、铆足干劲向前冲锋的信号吗?
将来,锦屏迎来蜕变和涅槃时,一定要牢记默默坚守岗位为这场盛典保驾护航的那群人,一定要感恩奋勇争先、永不言败的二十万苗侗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