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安全孤岛”,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对于网信事业来说,更应守住安全底线、实现更好发展。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9月11日至17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自2014年举办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广泛开展网络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家庭等活动,宣传了网络安全理念、普及了网络安全知识、推广了网络安全技能,有力推动了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提升。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今年的网络安全宣传周继续以此为主题,通过论坛、研讨、展览、竞赛等形式,鼓励党政机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全面营造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们意识到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用不好,会成为一些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的工具。从现实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警示我们必须更加正视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保持清醒头脑,携手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网络红利源自技术,网络安全呼唤技术支撑。9月10日,作为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安全博览会在福建福州开幕,设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等展区,70多家参展单位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等进行展示。从多方反馈来看,不断完善网络治理体系,需要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加强关键信息基础社会安全保障,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维护网络安全就能有的放矢、精准有效。
理念决定行动。守护网络安全,必须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这就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具有整体的、动态的、开放的、相对的、共同的特点。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极其重要,既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又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在全社会播撒筑牢网络安全意识的种子,深扎在每个人的心中,萌芽、开花、结果,汇聚全民之力,把安全观念真正转化为维护安全的行动。
守护网络安全,需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做好风险防范,做好战略、战术上的“排兵布阵”,这是网络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哪些方面要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哪些方面由地方政府保障、适度防范,哪些方面由市场力量防护,都要仔细规划、条理清晰。因此,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也是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的一部分,是推进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网络空间没有“安全孤岛”,维护网络安全也没有旁观者。以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在人们头脑中真正筑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才能让广大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