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366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7-28

树立正确政绩观 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


□丁恒情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更好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多作贡献,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政绩是党治国理政的历史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我国发展大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持续提高,引领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实践证明,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才能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考卷常出常新。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5.5%的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疫情三年年均4.5%的增速。从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到新动能的不断涌现,再到贸易结构优化、贸易对象多元化……上半年5.5%的增长是质量更高、成色更足的增长,在“量的合理增长”之外,还有“质的有效提升”。这启示我们,树牢正确政绩观,就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按照规律办事,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不追求“大干快上”,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发展答卷真正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树牢正确政绩观,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要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关键。应该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实现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急躁心态压下去,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真正做到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一席话令人警醒。前进道路上,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我们定能用更全面、更高质量的发展,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奔腾前行,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