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好商量 商量办好事
——黎平县政协“院坝协商”成效显著
□刘建红 王亚丽
近年来,黎平县政协积极搭建协商平台,完善协商制度、创新协商方式、深化协商民主,推进“院坝协商”工作向纵深发展,有效助推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事情更好办
一件事情,商量得越多,共识就越大,力量也就越足,人心也就越齐。“院坝协商”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议事平台。坝寨乡蝉寨村坐落在大山深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十分突出。为改变这一陋习,2022年,村议事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将简办红白喜事作为“院坝协商”议题,并形成一致意见,制定简办新规定。村民吴某家老人过世,第一家按新规办白事酒席,减少了办酒成本,节约了1万余元。
“通过‘院坝协商’,我们开展工作时就更有效率,村民也更配合了。”蝉寨村党支部书记吴汉模说。
乡风更淳朴
长期以来,一些村无论大小事情,动辄请客送礼,相互攀比,让本该温馨的“人情味”变成不堪重负的“人情债”。县政协以此为协商重点,推动文明村寨示范建设。永从镇中罗村是一个典型的侗族村寨,将“改变农村动辄请客送礼陋习”作为“院坝协商”议题,群众汇聚鼓楼下,广泛讨论,积极建言,提出文明新约,规范了大家“人情往来”的合理区间,弘扬了村民热情好客的优良品质,传承了侗族邻里互助的良好传统,反响良好,文明之风扑面而来。走进中罗村,村民发自内心赞叹,“院坝协商‘赖拱’(侗语:好得很)。”
产业更兴旺
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中来,是黎平“院坝协商”的聚焦点。中潮镇中潮坝区是远近闻名的产业坝区,企业多、大户多。为此,企业、大户、村民聚焦“种什么,怎么种”才能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议题开展“院坝协商”,围绕土地集约、返租倒包等土地经营管理形式进行协商,并形成了共识。目前,中潮坝区种植草莓312亩、土豆500亩、蚕豆150亩,并拥有400亩的蔬菜保供基地,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此外,坝寨乡高场村以“秋冬种品种选择与任务落实”为题召开“院坝协商”,达成共识,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院坝协商’促进了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协商成果实现了有效转化和拓展。”县政协有关负责人说。
乡村更靓丽
在开展“院坝协商”工作中,县政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广大群众议事能力,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敖市镇新寨屯村是全县小有名气的富裕村,近两年来,房屋建设增多,村议事会围绕修建房屋材料集中堆放和规范管理开展“院坝协商”,形成管理办法,纳入村规民约,村支“两委”负责落实督查。中潮镇佳所村是省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在试点建设中,政协委员和群众从村庄建设到公共管理,从污水处理到庭院美化,积极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献计出力。“院坝协商”促进了网格协商、邻里协商、干群协商,实现从“少数人说了算”向“大家商量着”的转变,群众从“要我说”向“我要说”的转变、从“要我干”向“争着干”的转变。
佳所村党支部书记杨香宾说,“院坝协商”让大家的思想逐渐有了转变,一致认为“村里的事都是村民共同的事,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就更容易办成”。
委员更活跃
县政协委员、委员企业以“院坝协商”为平台,一次又一次参与协商,从开始的组织安排,到主动向政协请缨参与到为民办好事实事的协商中,助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履行了委员职责,展现了新时代委员风采。在孟彦镇,州、县政协委员出资7万余元,开展助学兴农活动,向118名在校学生家庭分别赠送1头“耕读猪”和1套学习工具书。德凤街道干凉亭是易地移民搬迁社区,坐落在县城母亲河萨玛湖公园边,为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城市生活,县政协与社区议事会通过走访调研,召开“院坝协商”会,会议达成共识,以委员和委员企业为主,出资10万余元修建环湖健康教育设施。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县政协共开展“院坝协商”42次,协商沟通了思想、凝聚了共识、集聚了力量,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有事好商量,商量有好事”的协商理念,已经成为黎平广大政协委员和群众的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