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31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4-20

谨防“沉默杀手”一起认识慢性肾脏病


□李正胜 古小洪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早期难以发现,因此被称为“沉默杀手”,是公认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在全球疾病致死率中排第11位。近年来,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至10.8%,但公众对此的认识和重视不足,因此亟需提高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科学认识,作好早期肾病防治工作。


肾脏的工作量很大


  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身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排泄,以保持体内不蓄积毒素。肾脏还负责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酸碱平衡,是除了呼吸系统之外另一个维持身体酸碱平衡的脏器。此外,肾脏还兼具内分泌功能,可分泌肾素、前列腺素等调节血压的激素;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分泌活性维生素D3,调节血钙、血磷平衡。总之,肾脏通过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分泌内分泌激素维持身体内环境平衡,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肾脏受损会导致排泄能力障碍,除了不能充分排除体内毒素外,还会影响水分排泄,形成水肿。肾脏一旦受损,就会影响酸碱代谢,引发酸中毒。肾脏的内分泌障碍会导致高血压,以及钙、磷、钾等多种离子的异常。肾脏担负如此重要的功能,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如果出现以下讯号,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小便泡沫多,长久不消失,说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

  尿变色,呈浓茶色、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说明里面可能有红细胞或者白细胞;

  尿量过多或过少,夜尿增多,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表现;

  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脸部水肿;

  无明确原因的腰背酸痛。

  另外,慢性肾脏病也会对身体产生其他影响,比如贫血或红细胞数量少,感染发生率提高,血液中钙含量低、钾含量高和磷含量高,食欲不振,甚至抑郁。


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


  1.普通人群

  成人年度体检时建议检测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清肌酐。当尿常规出现尿蛋白或尿潜血阳性“(+)”、UACR≥30mg/g时,提示可能出现了早期肾损伤,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任何原因出现的血肌酐升高,都提示肾功能受损,应及时就诊。

  2.慢性肾脏病高风险人群

  慢性肾脏病高风险人群包括(下列至少一项符合):

  ①有肾脏病家族史人群;

  ②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人群;

  ③高龄人群(>65岁);

  ④肥胖人群;

  ⑤有可能继发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

  ⑥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肾损伤的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中药等)人群;

  ⑦有急性肾损伤病史人群;

  对于其中高龄、营养不良、肌肉含量低及肝功能障碍者,单纯以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及分期不够准确,建议在医院肾内科门诊进行进一步的体检,定期随访。肾脏正常的人至少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肾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肾脏病变。

  3.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症状

  早期慢性肾脏病大部分是无症状的,因此应根据肾内科门诊要求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肾脏功能受损。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症状意味着肾病已悄悄出现,包括以下表现:

  ①肿:晨起颜面部水肿,可逐渐发展至足踝部等身体低垂部位,用手指按压皮肤后不能立即恢复,即“一按一个坑”;

  ②性质改变:包括尿色加深、夜尿次数增多、尿液浑浊、尿中有泡沫及尿量的增多(>2500ml/天)或减少(<400ml/天)等;

  ③血压升高: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压上升;

  ④其它症状:包括全身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及腰酸腰痛等。


认识肾脏病,早期预防是关键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水分对肾脏至关重要。充足饮水后,尿液对尿路的冲刷可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白开水是肾脏的好伙伴,而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并不推荐饮用。喝水宜少量多次。极度的缺水,如大量出汗、腹泻后不及时补充,可能导致肾脏的急性损伤。有尿意的时候应及时排尿,憋尿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钠盐的摄入。戒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避免药物滥用。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有些疾病特别容易损伤肾脏,导致继发性肾脏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过度肥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积极治疗这些疾病是预防肾脏受累的最重要手段,而血压达标、血糖平稳、体重适宜、疾病得到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肾脏病的发生。如已经患有上述这些疾病,应该更密切、更频繁地监测肾脏指标,一旦发现早期肾损伤迹象,要及早干预、及早治疗。

  医生会结合病史、更复杂的化验指标分析病情,建议患者做肾穿刺活检、肾脏CT或核磁共振,甚至做基因诊断等多种检查,综合判断。只有明确病因,治疗措施才更加精准有效。

  3.预防感染和做好饮食管理

  炎症是诱发和加重肾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该预防感染。如果存在慢性感染,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更应该积极处理。另外,肾脏病患者的饮食要求是根据疾病的程度和种类各有不同。低盐是肾脏病患者本的饮食要求,有助于控制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明显减退的患者要保证优质蛋白饮食且限制每日摄入蛋白质的总量。

  4.遵医嘱治疗,切勿盲目用药

  肾脏病很多是慢性迁延的,治疗周期比较长。患者要坚持遵医嘱治疗,不随意停药,也不要盲目相信、使用疗效并不确定的偏方。患者要谨慎使用有潜在肾脏毒性的药物。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会诱发慢性肾小球肾炎,继而导致肾脏损害,所以要注意身体的保养,避免相关感染因素。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肾损害,要遵医嘱使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千万不要乱用药,无论中药还是西药,不规范用药都有可能导致肾损伤,加速肾病进展。随意服用保养肾脏的保健药物,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引起肾脏损伤,因此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认真检查,准确治疗。


(作者分别系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