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政协:“一统领五品牌”聚共识创新绩
□周 笛
胸怀大局,步履铿锵;情系发展,矢志不忘。2022年以来,龙里县政协紧扣发展大局,以“一统领、五品牌”为抓手,立足自身实际,厚植优势、彰显特色,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举措,为龙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
坚持“一个统领”,科学统筹强履职
以“一线履职、一线作为”理念为统领,围绕中心大局履职,聚焦重点工作发力,与党政工作“同频”、群众需求“共振”。
立足定位,提升履职理念。紧扣省、州政协工作部署,聚焦全县中心工作、发展大局的重点任务及群众关切问题,找准履职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深度谋划工作重点,制定视察调研、提案办理、民主监督、对外宣传、社情民意信息、党的建设等“工作清单”,确保党政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
纾困解难,加强成果转换。为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和群众所需所求所盼,县政协班子成员带队领衔,组织委员,协调职能部门对县城学位紧缺、企业融资难及为民办实事项目等进行协商,做到县委定什么、政协就议什么,企业干什么、政协就帮什么,群众盼什么、政协就言什么。
践责于行,助力发展大局。针对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围绕深入融入“强省会”、千亿级重点工业园区建设、营商环境优化、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县政协班子成员走在前、干在先,到包保的12个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开展督查指导,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智聚力。
铸就“五个品牌”,开拓创新增实效
抓住重点、突出优势,创新“履职、协商、监督、提案及党建”五大品牌,商以求同、协以成事。
“多元共渗”促“高效履职+恪尽职守”聚势赋能。一是明确“五个一”丰富履职内容。组织开展“撰写一件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参加一次调研、参与一次界别活动、办好一件实事”等“五个一”委员履职活动,丰富了履职内容,激发了委员干事创业热情。二是推进“三智”拓展履职平台。建立“智慧+智库+智力”平台,打造政协24小时在线、全方位履职模式。三是构建“1234”增强履职成效。通过制定“1”个《龙里县政协委员管理考核办法》,每年在政协全体会议上通报委员参会和提交提案“2”个情况,对委员参加政协会议活动次数、撰写提案件数、反映社情民意条数“3”方面进行量化评分,每年将委员考核结果评定为“4”个考核等次的模式,激发委员履职更加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三个平台”促“协商议政+基层治理”相融共进。一是“委员履职服务中心”助力镇(街道)重点工作。设有县、镇两级中心7个,县级中心创新社会互动机制,建立“委员恳谈日”,定期安排委员与群众进行交流,开展协商议政提供保障;镇级中心围绕本地区重点工作开展视察调研,助推工作提质增效。二是“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室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建立“联络、指导、信息”三个体系,按照“选议题、商前调研、商果报送”三个流程,完善“阵地、活动、建言”三个平台及依托组建“乡贤、党群、基层组织”三支议事主体队伍的“四个三”模式及制定1个方案、建立1个考核指标、主席会议成员每月指导1次以上、每半年考核1次和召开1次现场观摩会、1次推进会的“六闭环”形式,构成全流程、闭环式协商议事工作链条。三是“界别工作组”联动贯通诠释履职优势。制定《龙里县政协界别活动办法》,对界别活动组织、要求、内容和保障作出明确规定。以14个委员界别为基础,将185名委员分为5个工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一评议两结合”促“民主监督+协商成果”共建共享。一是监督评议有效推进。委员通过在部门担任“特约监察员”,履行民主监督责任,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通过参加行风检查、绩效考评、旁听庭审案件等活动,坦诚建言,推动政协民主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贯通协调。二是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通过制定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设立政协信息员、聘请特邀信息员,定期发布信息征集要点、组织委员约谈等形式,及时收集和反映社会各界群众意见建议。三是结合新闻舆论开展监督。与主要新闻媒体合作,开办“社情民意信息办理情况”“委员风采”等专栏,报道委员履职活动,使政协民主监督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彰显协商式监督特色。
“3321模式”促“提案办理+成果转换”高效落地。一是严把“三审”。县政协提案委对征集提案进行初审拟定初步立案意见建议,提案审查委员会逐一会审决定是否立案后,由县政协主席会议进行最终审查的形式,全面提高提案立案质量。二是做实“三督”。通过党政领导领衔开展重点提案督办、主席会议成员跟踪督办,专委会全覆盖督办,强化提案办理,实现提案从“建言献策”向“聚焦实事”转变、从“文件答复”向“落实清单”转变、从“单向办理”向“协商成果”转变的“三转变”。三是做优“两调度”。坚持提案交办会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三办联合调度”,每月“三办”联合下发工作提示定期调度,对办理进度滞后单位,联合“上门催办”;定期“主席会议调度”,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案办理质量全面提高。四是做细“一评议”。每年开展提案工作民主评议,委员利用提案履职的积极性得以激发,提案成果的转化效率全面提升。
“一体系+两机制+线上线下平台”促“党的建设+政协履职”深度融合。一是创新党组织体系“聚魂”。目前,县政协已构建起“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支部+专委会联合党小组”履职“一条线”的党组织体系,整合了7个专委会及办公室、县智力支边办,调整设立4个党小组,覆盖联系14个界别,将“党建阵地”作用与“协商平台”职能相融合,将政治学习与履职活动相结合,确保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二是明确党建机制“聚力”。制定政协党组成员联系党外副主席、党派团体、专委会、党员委员及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党员市场主体两个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委员思想动态,切实帮助党员委员所在市场主体党的建设及发展建言献策,确保政协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三是依托载体加强党的建设“聚智”。一方面,探索“互联网+党建”线上模式,在“政协智慧履职平台”开辟党建专栏,实现全县政协委员、政协干部随时随地参加党建学习、组织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委员履职服务中心”线下模式,选派党员委员进驻中心担任指导员,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为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坚强阵地,确保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