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6期 本期3280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3-01

回忆录中的复兴场战斗(下)


□文/图  杨占春  王昌宇  张承香


(续接上期)

  红一军团1师师长李聚奎在1986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李聚奎回忆录》第131-132页中写到:“一月十九日,一方面军分兵三路指挥北上,向赤水县方向前进。我红一军团从桐梓出发,于一月二十三日进占东皇殿(今习水),驱使黔敌侯之担部向南北逃窜。随后我红一师为全军开路,经猿猴(元厚)场向旺隆场方向疾进。一月二十六日在离赤水县约三十里的黄陂洞,与由赤水县向土城开来的川敌章安平旅遭遇,敌先我占领右侧高地,并凭借左边的工事对我师施行火力封锁。我师陷于敌人三面包围之中。

  为了消灭川敌郭勋祺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都亲临前线指挥,二十七日,他们一方面电令我红一师在黄陂洞阻止敌人南下,一方面令三军团、五军团及干部团全部,迂回包围郭旅。当时,我师虽受敌三面包围,但为了土城战斗的胜利,仍英勇抗击敌人的多次进攻。红二团的领导同志见情况危急,曾建议撤出战斗。我说,我们在这里多坚持一个多小时,土城的战斗就多一份胜利的把握,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撤。遂又坚持到第二天的黄昏才撤出战斗。”

  红2师按照24日朱德电令要求,于1月25日,红一军团2师在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参谋长李棠萼以及杨成武等指挥员的率领下,在赤水河陛诏渡口过河,经红岩嘴、穿风坳、瓦店子、柏香林,宿营于丙安。26日,红2师在风溪口从浮桥过赤水河,向距赤水县城约14公里的复兴场推进。这时,川军达凤岗旅的2个团已占据复兴场。由于敌情不明,红军未发动进攻。26日晚,林彪率红一军团团部进驻丙安。军团首长熟知1师在黄陂洞遭阻,遂命令2师于第二日占领复兴,并向县城推进,为1师减轻压力。(摘自《赤水县志》第647-648页)

  《中国共产党赤水历史》第一卷69-70页记载:“27日凌晨,红一军团2师向复兴场发起进攻,迅速抢占白岩背、水脑上、袁家田、红岩寺等高地,与川军激烈交火。川军达凤岗旅何团集中火力,首先向白岩背高地红军阵地攻击,双方火力对峙许久。接着,红军以机枪火力掩护发起冲锋,将川军何团击退至复兴场北水合背、叫化营一带。红军一部冲进复兴场,在下场口一带向水合背高地的川军发起攻击。由于处于低洼地段,地形不利,战果未能扩大。此时,川军章安平旅第3团从黄陂洞赶来增援,与达凤岗旅右翼一起集中火力向红军阵地进攻。同时,川军派遣一小股兵力沿河潜伏至下场口附近,从侧面巷道偷袭正专注迎击正面川军的红军,战斗中,红军伤亡较大。由于敌军大量增援,红军撤出复兴场,退至风溪口。此时,红军增援部队赶到,击退川军。红军得以从风溪口浮桥过赤水河,退守丙安。按照朱德电令‘一军团部及二师主力集结猿猴地域并准备28日参加战斗’的要求,红一军团部撤回猿猴。27日晚,红一军团部及2师宿营于猿猴。”

  红九军团奉命在穿风坳阻击复兴追来的川军。

  1月24日晚,朱德电令:“九军团须袭占习水,如遇侯之担残部须猛追”。

  1月25日,红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黄火青的率领下,经程寨、大白塘、石堡寺,下午占领习水县城(今官渡)。25日,军委电令:“九军团归入右路纵队,暂由一军团指挥。”

  1月26日,红军九军团从官渡出发,沿习水河边大道向四川合江县推进。到达箭滩时,与从四川合江方向来的川军特遣支队徐国宣部遭遇,双方在狭窄的河谷地带展开激战。罗炳辉军团长亲临前线指挥,打退了徐国宣部数次冲锋,战斗整整持续1天。由于川军增援部队蜂拥而至,为保存实力,九军团逐步撤出战斗,退守官渡。26日傍晚,军委电令九军团向一军团靠拢。九军团将士当即冒着蒙蒙细雨,顶着刺骨寒风,在官渡架浮桥过习水河,经矮南娅、鸡飞岩等地,连夜翻越二郎坝大山,于27日抵达古葫。

  长征中任红军总卫生部医务科科长涂通今在《红九军团四渡赤水》一文中写到:“我们接到军委的电报以后,于一月二十七日晚,撤出习水,向南急进。从习水到土城,要翻越一个高达三十余里的大山,中间要经过许多隘路、栈道等关口。山路崎岖不平,羊肠小道,向上爬时很惊险。我们有些体弱的同志,拉着马尾巴一步一步向前走。天下着小雨,又冷又黑,冻得发抖。路上长满了荆棘,许多同志的脸和手都被划破了,雨水一浇,满脸鲜血。这一夜行军非常艰苦,损失也很严重。许多布匹、银元、无线电电瓶,我们卫生所的医药箱子等,被滑到黑咕隆咚的悬崖峭壁下面去了。我们以顽强的毅力,通过了这座大山。第二天上午,我们赶到了距土城还有几十里的葫芦脑,在这里枕戈待命。”

  1月28日17时,军委命令:“各军团当晚坚守原阵地。”(当晚,一军团司令部驻猿猴,三、五军团司令部驻青杠坡,九军团司令部驻古葫,军委纵队驻土城。)

  1月29日凌晨3时,中央军委向各野战部队发出《渡赤水河行动部署》,指出:“我野战军拟于29日拂晓前脱离接触之敌,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西进。”并规定了各军团行动及渡河点:“一军团、九军团军委二、三梯队,干部团上干队统归林(彪)指挥为右纵队,由猿猴渡河。”但是,“九军团在川(穿)风坳向赤水方向的警戒,须29日晚始行撤收。”

  1月29日晨,部队开始渡河(一渡赤水)。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中央纵队、左纵队从土城的浑溪口罗染坝浮桥过赤水河。过河后经鱼溪至唐朝坝,中央纵队分兵马蹄场,进入四川古蔺县境;左纵队担任中央纵队的侧后掩护,沿赤水河经醒觉溪进入四川古蔺县太平渡。林彪指挥右纵队在猿猴的沙沱、川祖庙浮桥过赤水河,从马鹿坝进入四川古蔺县境。转移中有些小部队就近在土城以上的糖房至复兴的风溪口等若干渡口渡过赤水河,在西岸同主力部队汇合。(摘自《中国共产党赤水历史》第75-76页)

  1月28日,红九军团从古葫过赤水河,向穿风坳进军。29日,红九军团按照中央军委《渡赤水河行动部署》的要求,警戒穿风坳阻击从复兴追来之川军后,经陛诏过赤水河到猿猴,再从猿猴西渡赤水河夜宿马鹿坝。30日从马鹿坝向四川店子坝古蔺进发。(摘自《中国共产党赤水市历史大事记》第12页)

  红军长征北渡长江受阻第一战,即“复兴战斗”,虽然没有实现红军北渡长江进占赤水县城的计划,但为中央军委当机立断,决定放弃红军攻占赤水县城,在四川南部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的战略计划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战斗中,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川军斗智斗勇,于1月29日从猿猴、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开启了红军“四渡赤水”第一渡。此举是中央军委最英明的决策,既是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也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伟大胜利的新起点。

  从此,复兴(现贵州省赤水市复兴镇)成为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之后的一个重要战斗地和转折地。“红色复兴”由此而得名。


4667-3-1.jpg

复兴场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