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行长江
□王志成
长江给予我的记忆是梦幻纯洁的童话。
1962年7月26日早上8点,父亲拿着六张船票,带领全家人排队登上了“东方红2号”的长江客轮。人山人海挤过那一条上船的跳板,心中无比激动。在客轮上,随时可以喝到开水,无论买东西,还是吃饭,都没有火车上贵,花五分钱还可以看场录像。对于许多不太计较时间的乘客来说,这样的旅行生活有着比火车更多的优势。
午餐后,我站在船尾欣赏外景,长江给予我的记忆是波光粼粼的璀璨。晴朗的日子里,阳光洒在江面,清风拂过,江面荡起波纹,那阳光随着波纹散射出碎钻般的璀璨金光,那些细小的、闪烁着金色光芒的碎钻随之遍饰我的全身,让我瞬息得到梦幻般的陶醉。但是这些金色碎钻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被风儿带走,或者被江水吸收。我也不必为我的一无所有而难过,这是长江在告诉我,财富不在于被人赠与,而在于自己勤劳的双手。犹如唐代诗人唐彦谦的《舟中望紫岩》诗云:“近山如画墙,远山如帚长。我从云中来,回头白茫茫。惜去乃尔觉,常时自相忘。……无归亦自可,信美非吾乡。登舟望东云,犹向帆端翔。”
这时,轮船汽笛长鸣一声“呜——哇!”大客轮起航行走了,船行走在自己水道的世界里。水就在身边,觉不出温度,察不到深度。四周还有什么?只有“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客轮拖着长长的锚,悄无声息静静的前行,向着希望的远方而行。远方有多远?远方就在眼前。远方有希望,希望是家乡。远方是家乡,所以要去远方。正如唐代诗人翁承赞的《汉上登舟》诗云:“汉皋亭畔起西风,半挂征帆立向东。久客自怜归路近,算程不怕酒觞空。参差雁阵天初碧,零落渔家蓼欲红。一片归心随去棹,愿言指日拜文翁。”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大客轮驶过芜湖港之后,长江下游的江面越来越宽阔,给人留下大海般的感受。顺江而下,不同的江面展现出不同雾霭的烟波、不同风云的荡漾、不同晴雨的浩茫……真可谓“出郭方知雾,登舟始辨风。”7月27日午后,大客轮驶进了南京港。轮船从新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下驶过,在下关码头要停靠一个多小时,以加燃料,补充自来水,有很多的旅客上下船。我走出船舱登上了港堤,才体会到长江的魅力四射:艳阳下,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长江啊!长江!您是如此的广阔,如此洪涛汹涌的威风八面,让我深深的陶醉。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月27日傍晚,天空变得灰蒙蒙了,江中随之映出淡灰色、深灰色,再后是浓重的云块蒙住了落日,圆圆的落日渐渐沉入朦朦胧胧的西山。这时,大客轮驶进了镇江港水域,只见轮船从长江主河道拐进来,就可以看到江岸上,绿树掩映着红墙金瓦,远处可以看到金山寺。正如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古诗真真切切抒发了我眺望江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到镇江了,我们该下船了!”父亲的话音惊醒了我。我们纷纷拿上行李,结束了这两天一晚的长江船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