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239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12-15

八项规定深入人心 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鱼   予


  2022年12月4日,中央八项规定迎来出台十周年。十年徙木立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出台八项规定破题,以上率下推进全党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十年春风化雨。全党上下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12月9日《新华网》)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不细,问题不久便可能成山;不严,规定难免沦为“空对空”。“八项规定”短短600多字内容,从中央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和榜样力量,到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违规吃喝、收送礼品礼金等“节日病”,开展明察暗访,对典型案例通报曝光,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思想夯实、转变作风、整治顽疾、净化生态、完善制度,以八项规定作为切入口和动员令,咬定青山不放松,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发生了影响深远、鼓舞人心的变化。

  有道是,作风连着民心,作风彰显形象,作风关系存亡。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再到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将“高处站位”和“细处着力”相结合,推倒了党和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小细节见证大改变,小切口推动大变局,落实八项规定这十年,为解决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提供了深刻启示。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十年来,“八项规定”见证了党的建设在制度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从严治党不断迈向新境界。同时也警示了更多的党员干部,打消了部分党员干部心存“打擦边球”“耍心眼”“钻空子”企图蒙混过关的心理。不过,也不排除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特征——一些党员干部虽然惧于高压态势有所收敛,但远没到自觉遵守纪律规定的程度。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3465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479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390人。足可见,作风建设还任重道远,还需久久为功。

  始终动真碰硬,坚持标本兼治。十年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勤俭节约、不尚浮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当然,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还得握紧约束权力的缰绳,要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不可触碰的红线、违者必究的底线,让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要尽可能规避怀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想和观念,搞变通、打折扣,切实把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能硬起来,解决好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要常洗思想之诟,固本培元,不断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

  作风之力量,是人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从严、从细是八项规定的特点,而八项规定要实现制度化,必须依靠严格执行和细化监管。最后,咬定青山不放松,巩固八项规定成果,必须依靠制度化的长效机制来维持。只有严抓看得见摸得着的规定,让公众看见了尺度,领导干部才能看见“红线”,坚守底线,八项规定就会成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