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安全:一个国际化的话题
□陈履生
编者按:
博物馆中的文物安全是重中之重,这是基本的共识。尽管如此,文物安全问题在世界各地还是不断发生,而近期台北故宫库房中发生的瓷器损坏事件不仅是令人震惊,其教训也是深刻的。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被曝出两年内损坏三件国宝,令人倍感痛心之余,不禁要发问:如何才能更好地确保博物馆文物安全?为此,博物馆专家、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先生谈了自己的见解。
为了保护文物的安全,各博物馆都有一些特别的措施,如荷兰国家博物馆1934年就为国宝级的藏品伦勃朗的《夜巡》专门安装了带有逃生滑梯的滑板门,以防不测。而今年5月卢浮宫展厅中的《蒙娜丽莎》被抹蛋糕,以及年内发生在博物馆中的“环保恐怖主义”对展品的威胁或破坏,都将博物馆的安全问题带进了大众视野。显然,公众比较关注发生在博物馆展厅中的展品安全问题,人们的目光所及也大多只是展厅中展出的那些文物或艺术品,而对发生在库房中的文物损坏事件,则是知之甚少,如果不是公开曝光,那社会就是全然不知。对于很多博物馆来说,这种“家丑”也不会外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被爆出有3件瓷器发生破损,一件是“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一件是“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这两件文物破损据查未有人员过失。至于第三件“清乾隆青花花卉盘”因人为疏失导致破损过程,据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说,当时共有2名同事,1人从共装有6件文物的锦盒内拿取4件文物出来,并在未告知其他同事盒子内还有其他文物的情况下,未将盒盖扣上,另一名同事因此误认为锦盒里的文物已全部拿出。“他看见盒底的布有些脱落,想黏回去,翻过来2个文物就掉出来,其中1个因及时用身体挡住没掉下去。”另1个掉下去而致毁损的就是“清乾隆青花花卉盘”。
虽然博物馆库房中文物损毁事件时有发生,可是,本次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损毁事件从文物保管的流程来看却是匪夷所思。博物馆的库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尤其是综合性博物馆的藏品品类众多,自身状况各不相同,又各有其包装、保管等不同的限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瓷器、书画、青铜器、玉器等很多门类,它们有着不同的保存环境,通常被安置在不同的库房之中,并有着不同的保存状态。从文物入库开始,除了登录等常规动作之外,首先面对的是如何保证文物的安全。
从宏观上看,库房的温湿度控制是基本,其他各有重点,如书画要防虫蛀等。具体到细节,包装直接关系到安全和持之久远。面对不同的品类,需要有不同的包装。书画的包装与瓷器的包装完全不同,瓷器的包装和青铜器的包装也有所差异;而不同的包装还有不同的摆放问题——不可倒置是必须要遵守的基本。那么,对于易碎的瓷器来说,大小合适的包装盒或囊匣所具有的防震、防碎的要求则是非常关键。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教训在于一个盒子中装了4件瓷器,其中的“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这两件文物在此前已经发现有破损。显然,将正常的和有问题的瓷器放到一个盒子中是不妥的。而一个盒子中装4件瓷器不是不可,如果是相似的器型,比如都是器型不大的盘子或碗,也算正常。博物馆面对这种包装,一般是考虑到文物的关联性,比如是一个墓葬中出土,或是同一位藏家捐赠,需要在同一个盒子中保存以防混同。而对于那些没有关联性的瓷器,或比较大的器型,应该是一个盒子装一件更便于保存、移动或运输,也更安全。显然,一个盒子里面装4件瓷器,它们之间的上下关系都有可能影响到文物的安全。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应该知道这个盒子里装有几件文物。因此,在博物馆库房中建立起一个与包装相关的能够显现出包装内容和状态的标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拿走1件还剩下3件,拿走2件还剩2件,如此这般,工作人员对于已有的这种包装应该有非常精准的把握。
台北故宫博物院事件的核心问题是把这个装有4件瓷器的盒子在倒置的时候没有把扣给扣上。从监控来看,事情原本比较简单,就是工作人员意图修复这个包装盒的底部,但在修复前并未确认盒内是否有文物。在有文物的情况下去裱糊是难以想象的,因为裱糊盒子底部本身就对其中的瓷器构成了危险。正确的规范应该是在裱糊的时候把文物取出来,修复完成之后再把文物放入其中,扣上扣子。现在不清楚的是在盒子倒置前为什么盒盖的扣子是打开的?这一切都是和流程有关。不管是如何包装,如何提示等,包括建立相关的流程规章,如果不严格执行规范的话,文物安全的问题随时都可能发生。特别是类似于像瓷器、漆器等易碎的文物和艺术品,还有那些出土的已经埋在地下数以千年的文物,其本身就有问题,特定的包装和轻拿轻放已是通则,而其方法也很重要。将装有瓷器的盒子倒置本来就是错,盖子不扣上则是错上加错。这是执行规章和工作流程上的问题,博物馆库房中的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到关联文物安全的每一个细节,一失全无。
在这一个案中,台北故宫博物院库房工作人员对待馆藏文物的这样一种状态非常业余,令人难以想象,由此也可折射出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规章和操作流程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博物馆中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操作流程,从包装到打开的方式,保存文物的环境,以及监控它的保存的状态,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包装盒附带特定的标识——尤其是对一个盒子装有多件文物的——应该更加明确,以显现文物的数量、等级、状况等,让工作人员能够一目了然。当然,任何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严格的流程规范并严格执行,就很难保证文物的安全。
博物馆的文物安全问题是一个国际话题,世界上每一座博物馆都面对着同样的问题。在一个收藏品类多样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其库房的安全从大到小,包含了很多方面的注意事项。但库房工作人员的专业伦理与责任心,必须在静默的库房中小心翼翼地面对万无一失,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
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破损前)
清康熙款案龙白里小黄瓷碗(破损前)
清乾隆青花花卉盘(破损前)
台北故宫博物院破损的三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