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多动,不是“捣蛋”
□覃青
我是个三心二意乱跑乱闹的没头脑?
我是个乱发脾气总在哭闹的不高兴?
都不是!我可能是得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大众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多局限于孩子不听话或捣蛋调皮,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个病例。
叮当已经上小学4年级了,从幼儿园时就表现出比一般孩子更好动,幼儿园班里不听老师的话,经常把小朋友弄哭,在小朋友玩玩具时经常将其他小朋友堆砌的积木推倒,有时冲动会对小朋友动手,小朋友都不愿意与他玩耍。父母一直都认为他是比较调皮,没有过多关注。进入小学后,叮当时常不按时写作业,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会打架,考试成绩不好,书本文具时常丢三落四,每次做作业需父母在旁边督促陪伴,经常到半夜方才做完。父母对此很苦恼,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孩子得了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全名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以下简称为“多动症”。这是一种起病于童年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符合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多动和冲动。中国大约有2300万多动症患者。
很多家长对多动症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多动症不是病,不需要治疗。我们曾做过家长问卷调查,有2/3的家长对多动症不能正确认识,仅有1/3的家长认为多动症是病。其实多动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类心理行为障碍。
多动症可发生在儿童,也可持续到成人,所以又有儿童多动症和成人多动症之分。
多动症的发生原因
在门诊工作中,经常遇到家长问:“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多动症?”其实多动症的病因很复杂,迄今为止,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1、遗传因素:通过双生子和家系研究发现,多动症是遗传度很高的疾病,遗传度为0.76,多动症儿童父母一方往往也有多动症。
2、神经解剖和神经递质异常:通过大脑的影像资料也证实了与认知和注意力活动相关的脑区体积减小,血流减少。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这三种神经递质减少或功能失调,通过药物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得到大量临床验证。
3、神经发育障碍:多动症儿童常有行为幼稚,精细运动笨拙,阅读书写困难,语言发育迟缓等症状,约45-90%的多动症患者有脑电图异常。
4、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母亲怀孕期间有感染,接触烟草、酒精、化学毒素,铅暴露,异常分娩难产、早产、剖腹产,出生体重过低,患脑瘫、脑炎、癫痫、脑外伤等。
5、不良环境家庭:父母有精神病史、药物依赖史;父母离异或家庭气氛紧张;经济地位低下,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居住环境过分拥挤,不良的教养方式,都是诱发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的主要表现?
多动症具有三大核心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将精力集中于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好发愣走神,常常丢三落四,遗失自己的物品。
多动:与同年龄、同性别的大多数儿童相比,活动多,静不下来,更容易焦躁、说话过多,在不恰当的时候跑来跑去。上课总是坐立不安,小动作多。
冲动:表现为做事较冲动,不考虑后果。没有耐心,对于老师的提问,问题没听完就脱口而出,随意打断老师讲话,喜欢招惹同学,难以遵守秩序。
怎么才算注意力不集中呢?
正常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所不同,随着年龄增长,注意力集中时间逐渐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可对应下表。只有当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短于下述时间,且与班上大多数儿童明显不同时,才考虑异常。
我的孩子好动,就是多动症吗?
正常的孩子即使聪明淘气,也能够把控自己的注意力,做事情会分场合,不会影响学习、成长及人际交往;而多动症的孩子总是拖拉、马虎,不分场合调皮捣蛋、乱发脾气,学不好、玩不好、吃不好也睡不好。
多动症对孩子的未来有哪些危害?
可能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导致孩子出现自信心不足,容易导致学习障碍及社会关系适应障碍,影响孩子自我意识建立,有60%持续至成年,造成成年期职业失败、社会生活方面困难及更容易出现物质依赖(如吸烟、饮酒、药物滥用)。
多动症的综合治疗方案是什么?药物是否会有依赖?
学龄前(4-5岁)儿童:行为治疗为主,在父母/老师实施行为干预未能显著改善症状的情况下,应接受药物治疗。
学龄期(6-18岁)儿童青少年: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辅以行为治疗。通过服用药物,让大脑中负责控制行为的神经递质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改善注意力,减少烦躁及发脾气。
长期服用药物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且药物没有依赖性。足疗程治疗后可逐渐减量停用。
应该注意的是,多动症不是孩子的叛逆所致,而是孩子无法表达的痛苦。让我们一起关注,减少这种疾病对孩子及家庭的影响,还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贵州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