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转动”聚合力
——三都自治县政协力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建设见实效
□姬廷龙
近年来,三都自治县政协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的中心环节,以“学习带动”“平台引动”“外力推动”“机制驱动”力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建设取得实效。
——学习带动,在互学互鉴中强化思想引领。健全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集体学、“委员微课堂”专题学、“委员培训班”集中学、“书香政协”辅导学的委员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不断在理论学习中团结教育广大政协委员,发挥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优势,多角度、全方位统一社会各阶层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思想意识。设置政协读书角,建设学习文化墙,常态化开展“书香政协”读书活动,通过赠阅学习书籍、开展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方式,搭建起“学、宣、讲”一体,“看、写、读”结合的政协大学习平台,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政协履职的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进政协工作的措施。
——平台引动,在互商互议中凝聚思想共识。探索县政协常委会“一看二听三议”的专题协商机制,邀请县政府领导、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与常委会议协商、专题会议协商,向各界别、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通报工作情况,搭建好知情明政平台。建立“委员话发展”“群众恳谈会”平台,组织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各项重要协商活动,引导委员增进对党委和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全面搭建“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选准关联度广、群众关注度高的议题精细化开展基层“微协商”,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促进达成各方共识,推动民主协商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各党派团体、各界人士在政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非公有制经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协商议政,围绕三都高质量发展提出真知灼见,保证各党派团体参政有舞台、建言有机会、协商有渠道。
——外力推动,在互联互通中汇聚发展合力。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优势,加强与各级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慈善机构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沟通联系,通过联谊交往,搭建沟通合作平台,争取外力支持。加强区域联动,通过滇黔桂政协“3+3”跨区域协商会议、“都匀·麻江·丹寨·三都四县(市)政协联席会议”等,相互学习、共商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出谋划策。加强区域互助,引进省内外爱心组织和人士开展捐资助学、公益义诊、扶贫救助等活动,帮助改善教育、医疗条件,发挥政协招才引智效能。加强区域沟通,先后接待广西、重庆、西藏等区(市)政协到三都考察交流,组织委员赴省内县市和广东、湖南等地交流学习,寓宣传推介于交往交流交融当中,联络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强化了合作、推介了三都,不断提升三都在外知名度。
——机制联动,在互谅互让中构建和谐关系。建立了主席会议成员联系镇(街道)、联系界别、联系委员企业和中共党员委员联系非中共党员委员“四联系”制度,定期上门走访、谈心谈话,沟通交流思想,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向心力。建立县政协各专委会联系界别制度,发挥政协专门委员会效能,开展联合调研、联组协商,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解疑释惑、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等工作,积极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顺,不断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推荐委员参与案件审判、公益诉讼、民生听证会等群众高度关注的重要事项,充分运用法律、教育、协商、调解等方式,妥善化解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矛盾纠纷问题,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有效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