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154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6-17

财政资金直达基层 助力贵州“六稳”“六保”

  

□石校瑜


  为缓解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2020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推出财政直达资金政策,中央财政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2万亿元,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2021年,中央财政直达资金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规模达2.8万亿元,基本覆盖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财政直达资金政策是中央为发挥财政更加积极有为效能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重要制度安排。

  2020年、2021年贵州省获得的中央直达资金规模分别为928亿元和1443亿元。贵州省财政认真执行中央直达资金政策的要求,扎实做好资金分配、报批、下达和监控等工作,坚持资金下达和资金监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第一时间直达市县基层,确保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见效。主要成效体现在:一是促进地方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及时补齐疫情防控短板;三是填补财政支出缺口,确保地方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四是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确保基层社会稳定;五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经济持续恢复。

  与此同时,我在调研中发现财政资金直达基层仍存在一些问题,基层政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因地制宜,及时解决基层操作困难。基层操作的实际困难是影响直达资金运行成效的主要问题,且部分问题是长期积累造成的,需要系统化解决。例如,困难学生学费补助、学生营养餐补助、基本医药补助等涉及基数庞大受益群体的项目,以及需要按时序或跨年度支付的资金项目,应优先考虑项目执行的实际困难,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对资金年度支出进度和点对点发放到最终受益人的要求,在直达资金预警规则中增加对应项目白名单。同时,应加快完善各类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考虑联合相应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所涉及群体建立动态数据管理系统,并与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等数据库链接,完善基层财政的信息化管理,使得补助资金能直达最终受益人,又能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将实际操作与中央政策有机结合。

  二是提前把关,建立项目前期评审制度。项目管理是财政预算治理的重要环节,直达资金机制改变了过去预算工作层层申报、层层审批、年年准备的传统流程,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要求“将项目作为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预算支出全部以项目形式纳入预算项目库,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未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预算”。因此,应加快落实省财政厅关于《贵州省省级预算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分类型、分行业、分层级的预算项目库,提升项目谋划储备水平。同时,应大力推广项目前期评审制度,由各市(州)财政局牵头组织协调,区(县)财政局汇总项目清单材料,联合相关业务部门,定期组织专家或第三方评价机构帮助审核基层单位资金项目,详细核查项目资金使用方向是否正确、项目是否能够落地、支出标准是否合规等,提前介入对项目的指导工作。

  三是提炼经验,完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直达资金监控系统需要在运行中根据实践经验持续完善,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的运行,尽快开展相关数据库的关联对接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和软件公司对接系统数据维护,对预算一体化系统进行适应性调整改造,按时完成基础数据信息收集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指标系统与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的对接工作,确保通过监控系统及时接收上级直达资金指标,减少手工填报和人工核查强度,提高信息导入效率。二是继续开展基层培训工作,加强系统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熟悉系统预警规则,强化责任意识,减少因不必要的人为失误造成系统报警的情况。

  四是用钱问效,开展项目全周期绩效评价。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关于“将全生命周期内对财政支出的影响纳入中期财政规划”“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依据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办法规定,加快建立对财政资金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一是制定评价指标,考虑在项目库建设中,聘请专家和研究机构,会同相关业务部门,研究建立分类型、分阶段、分层级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统一评价标准,规范评价方法。二是健全评价体系,建立以第三方评价为主体,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自评为补充的直达资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考虑项目库的建设管理与第三方机构的评估信息动态对接,探索双方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三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做到依据事前评估结果调整预算资金安排、依据事中评价结果督促项目实施、依据事后评价结果奖惩工作得失,切实将绩效评价嵌入项目全周期管理,推动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