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地驱动科技强国提速
□张全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创新高地加速崛起,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强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优势显现。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确立了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完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十年间,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2.44%;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是2012年的2.7倍,基础研究经费是2012年的3.4倍;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上升22位,成为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我国创新高地体系化布局日渐完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形成了以国际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为辐射带动,以区域创新平台为基础支撑的创新格局。北京、上海、粤港澳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无到有,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怀柔、张江、合肥、大湾区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速,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江苏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相继落户,29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呈现出体系化、特色化;安徽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入快车道,建成、在建、预研11个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前列,集群性发展态势明显。
科技创新应用硕果累累。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产出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自主研发大量先进技术装备并系统进入实用,成为推进产业升级的“利器”,若干学科方向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硬核技术加快发展;天宫、北斗、嫦娥、天和、天问、羲和登月翔空,不断刷新中国航天历史;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海斗一号等投用,使我国具备了万米全海深谱系化探测能力;量子科技方面,立下了世界“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大国重器、科技珍珠,标志着我国正向世界科技强国大步挺进。
科技创新活力来自深化改革。目前,中央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部署的143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性、基础性框架基本建立。我国组建了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建立了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重构科技计划体系,解决了科技资源配置封闭分散的问题,科技治理机制更加适应科技发展需要。大幅增加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入奖励比例,全面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点燃了创新热情。不断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制度安排,全社会研发投入3/4以上是企业投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79%的项目由企业牵头或者是企业参与,创新合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