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09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2-22

红军在长征途中六次击落敌机

  

□赖晨

 

  徐向前元帅曾经回忆,长征途中的敌机太讨厌,对我前沿至纵深轮番轰炸,威胁甚大。部队在开阔地带运动和作战,不易隐蔽,对付敌机又缺乏炮火,伤亡增大,叫人很伤脑筋。然而,我英勇的红军在敌人绝对空中优势下,大约击落了十几架敌机,有确切记载的有六架,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全 县

  1934年9月7日,作为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在萧克、王震、李达等人的带领下,其前卫部队进抵到广西境内的全县西延区大埠头石溪村(今资源县城以西)。

  桂军为了掌握我军动向,连日派遣飞机对我军进行侦察,并散发反动传单。9月7日,敌人出动飞机3架,沿红六军团前进的方向,在西延上空尾随侦察轰炸,并空投《敬告西延同胞书》《劝告“共匪”携械投诚书》等大量传单。红六军团前锋五十二团从大埠头向西翻越蔡石界,向车田前进。途中要经过一段崎岖的密林山道,队伍更加缓慢和拥挤。就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绕着山间翻上翻下地兜圈子,兜了几圈后,敌机便疯狂地轮番向地面俯冲扫射。红军战士们只好停止前进,就地隐蔽在密林中。敌机虽然多次低飞盘旋侦察,但终未发现隐蔽的红军。待敌机的轰鸣声远去后,红军迅速走出山林,继续急行军。但没过多长时间,远方又传来恐怖的马达声,两架敌机再次返回,直朝红军队伍俯冲而来,绕着峰峦起伏的群山,拼命扫射和投弹。部队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走的时间没有停的时间长。

  红军战士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在蔡石界上集齐各连的特等射手,架起机枪,举起步枪,集中火力对准敌机猛烈射击,不一会一架敌机摇晃起来,后面拖着长长的一股黑烟,向石溪方向的地面冲了下去,坠落在石溪村附近的稻田里,剩下的那一架敌机见势不妙,慌忙往东南逃遁了。红军战士赶到飞机坠落的现场,走近一看,飞机标明的型号为“AVRO637”(英国艾弗罗六三七),飞机驾驶员韦淳杰、沈瀛着陆时没有死亡,自处绝境仍然不肯缴械投降,被红军击毙。这次战斗,收缴机枪两挺、望远镜两副、氧气设备一套。

  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击落的第一架国民党军飞机。从此敌机不敢在低空对红六军团进行骚扰了。

  

道 县

  第二架敌机被击落是在1934年11月24日。开始长征的中央红军在湖南道县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时,与敌薛岳、何健、白崇禧部展开激战,坐镇指挥的蒋介石急调国民党中央空军第三中队从南昌起飞对红军实施空中打击。

  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担任预备队的红一军团二师在师长刘亚楼、政委萧华的指挥下,一面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一面迅速组织优秀射手对空中敌机进行密集射击,将一架正在疯狂进行俯冲轰炸的敌709号战斗机打了下来。

  此举创造了我军军事史上用步枪打下敌机的先例,敌飞行员谢廷藩、魏德跳伞后被红军俘虏。据国民革命军空军花名册得知,这是一架意大利CR32战斗机,这种机型在当时比较先进。

  红军这次出色的防空战斗,给骄狂的国民党军“空中骄子”第三中队以迎头痛击,使之在以后对红军的作战中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低空俯冲轰炸。

  

茅 台 镇

  第三架敌机是在贵州茅台镇上空被红军中革军委警卫营防空连用重机枪改装的高射机枪击落的。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采取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先后进行了四渡赤水战役,牵着蒋介石围剿大军的鼻子打圈圈战。在遵义附近,一次就歼灭敌中央军吴奇伟部的两个师和黔军王家烈部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迅速夺取了战略主动权。

  3月18日晨,红军全部渡过赤水河,抵达指定地域。红一军团进抵铁厂,红三军团进抵石宝寨,红九军团进抵三元场,干部团进抵长坝槽,红五军团在卢家坪、庙山一带阻击可能来追之敌。

  18日,红军在仁怀与古蔺接壤边境行进时,国民党军派了三架飞机前来投弹轰炸,企图阻遏红军前进。

  红军战士听到防空警报声后,马上疏散隐蔽到山路两旁的丛林中,但是还是被敌机发现了。敌机盘旋一阵后,就开始轰炸,部队中出现了伤亡。战士们见此情景,个个咬牙切齿,义愤填膺。警卫营机枪连的同志纷纷请示连长叶荫庭,“连长,打吧,前几次便宜它了,这回让它有来无回。”“打吧,连长。”因为上级规定打不打飞机必须有总参谋部的命令。正当机枪连干部战士急不可耐的时候,警卫营营长杨榕生来到机枪连,传达命令:“总参谋部下达了命令,中央纵队目标已经暴露,机枪连迅速占领阵地,痛击敌机,掩护中央纵队安全行进。”

  接到上级命令,叶荫庭连长观察了一下敌机盘旋的航线,指着附近最高的一棵树梢下达命令。不到三分钟,四挺代用高射机枪就作好了战斗准备。不一会,观察员喊道:“敌机已进入我们的预定区域。”随即,叶荫庭下令:“给我狠狠的打!”一道道火网撒了出去。瞬时,天空发出一声刺耳的怪叫,只见,一架敌机冒着浓烟,向茅台方向栽下去,随着“轰”的一声,只见茅台附近现出一道火光和一团浓烟,敌机被打了个“倒栽葱”,钻进了茅台镇附近的赤水河里。这是一架不知编号的霍克2战斗轰炸机。

  《红星报》为此专门作了报道:“捷报——本月18日蒋敌黑色大飞机一架低飞至长坝槽,我防警卫营防空排射弹85发,击落在茅台附近。”

  

黑 水

  1935年6月,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的消息使蒋介石十分震惊,他在调兵遣将的同时,命令国民党空军进一步加强空中侦察,以图寻找到消灭红军的新战机。这一时期,国民党空军遵照蒋介石的命令,为配合胡宗南部的地面作战,每天都出动飞机对红军所在地区进行侦察和轰炸。有时在同一时间,同一区域,就有6架飞机一同扫射和狂轰滥炸。

  同年7月17日,国民党空军第三中队副队长朱嘉鸿和飞行员郭诗东奉命驾驶一架303号飞机飞至四川黑水石碉楼上空时,发现了正在行进中的红四方面军后续部队。为洗刷第三中队被红军用落后武器打落飞机的耻辱,朱嘉鸿、郭诗东两人忘记了教训,按下机头对准红军队伍疯狂俯冲扫射。

  当他们将飞机转弯后再次俯冲时,立即遭到地面红军密集火力的射击。红军战士又一次用落后的步枪打中敌机尾部,受伤失去平衡的敌机像醉汉似的在空中翻滚挣扎,最后勉强在附近的河坝地区迫降,飞机很快被红军包围了。

  朱嘉鸿、郭诗东两人弃机逃跑,被红军击毙,这架飞机后因无法带走,被红军就地销毁。根据花名册得知303号飞机是一架P-12E战斗机。

  

腊 子 山

  第五架敌机是在1935年8月3日被击落的。

  当年,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走过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后,在巴西地区包座之战中取得歼灭胡宗南主力四十九师的胜利,打开了一条向陕甘进军的胜利通道,从而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消灭红军的战略企图。

  8月3日,国民党空军第五中队队长王伯岳带队员谢集泰驾驶装满弹药的601号飞机和另外两架飞机前往战区执行低空侦察任务。

  在飞临四川松潘县草原乡腊子山、羊角塘一带时发现了大批的红军部队。三架敌机立刻俯冲下来进行扫射轰炸,红军以密集枪弹予以回击,王伯岳、谢集泰驾驶的601号飞机机身被多处击中,慌乱中撞到了附近的迁流水山坡上,机毁人亡,王伯岳、谢集泰当场毙命。

  601号飞机被击落的消息传到成都,蒋介石手捏电报骂娘:“你们这些白痴,怎么会把王、谢两个人安排在同一架飞机上呢?这次好了,王、谢真的成了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周围的人直到这时才明白蒋介石原来是联想起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诗。时在沙窝的毛泽东得知王、谢毙命的战报后,也在吟诵《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读诗心情与蒋介石截然不同。

  

天 全 县

  1935年10月14日,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的南下红军一部沿大金川而下,经过激烈的南街之战,红军于16日攻占丹巴县城。

  在取得丹巴等地战斗的胜利后,南下红军继续向川西南进军。在翻越夹金山后,1935年10月下旬至11月12日,红四方面军发动天全、芦山、宝兴战役,夺取了宝兴、天全、芦山等县城,毙、伤、俘敌1万余人,击落敌机一架,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和小金以南的川康边地区,被解放的地区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造成红军进则可以东下,直抵川西平原并威逼成都的战略态势。

  这架敌机是据说是在1935年11月7日,红军在向天全进攻的山岭上击落的。红军方面并没有在当日的有关记录(打下来飞机是大事),国民党军也没有相关伤亡记录。所以战绩是否属实,有待考证。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红军战士用简陋的武器击落了多架敌机,不但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还打破了敌人陆、空军配合,企图消灭红军的阴谋,坚定了红军长征的必胜信心。

  

4480-3-1.jpg 

霍克2飞机

  

 4480-3-2.jpg

红六军团击落的桂军飞机残骸与供氧设备

  

 4480-3-3.jpg

追剿红军的国民党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