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0期 本期3080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1-23

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案早知道

 

“三孩”及“双减”政策下职工面临的新问题及相关建议

 

提案者:魏俊委员

 

核心提示

  2021年5月31日三胎政策开放,7月教育部门“双减”政策发布,在生育和教育问题上都是重大的调整。

  2021年10月,省总工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关于生育政策调整和“双减”政策落实后子女托管等服务工作的专题调研,并实地走访了安顺、黔西南、黔东南、科卫文体旅、机场等市州及产业工会。

  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魏俊提交了《“三孩”及“双减”政策下职工面临的新问题及相关建议》的提案。

 

对策建议:

  一、对0-3岁婴幼儿的托育加大投入力度,进行规范化建设管理。建议政府主导,财政支持补贴,建设规范的非营利性托育机构,解决广大职工在产假结束恢复上班后无人照看孩子的难题。建议设立监管部门对托育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加大对专业托育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增加公立幼儿园,扩大就近入学概念。目前公立幼儿园较为紧缺,建议教育部门能增加公立幼儿园数量,解决供不应求的现状。同时,幼儿园、小学是以户口所在地来划片入学,建议增加以父母单位所在地作为划片的一项内容,方便职工接送孩子。

  三、大力开展假期托管,解决假期孩子无人看管问题。寒暑假期间由学校或是居住地所在社区所属的教育机构集中托管,秉承自愿原则,收取一定费用,让孩子在托管班完成寒暑假作业,并多开展体育锻炼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设假期托管班,为职工子女提供假期的托管服务。

  四、建议享受育儿假的对象扩大至0-12岁孩子的父母。目前的育儿假仅限于3岁以下幼儿,但3-12岁孩子仍在童年关键期,同样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关心,建议育儿假延长至12岁,给童年时期的孩子更多关爱。

  五、加大对职业技术院校的管理。建议教育部门加大对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尤其是职高院校,按照正规高中模式进行管理;同时提高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率,可适当进行计划分配。

  六、加大对教职工的关爱。建议教育部门能够出台相关措施,明确延长教师教学时间的补贴标准,适当提高加班教师待遇。

  七、加大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停、职工安置的指导。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在由营利性转为非营利性、从业人员转业安置等方面的指导,避免产生不稳定因素。

 

关于促进健康养老事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何枢委员

 

核心提示

  全国目前有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1000万残障老年人和庞大的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人,到2050年将接近1个亿。我国于1999年迈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贵州于2003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省份。全省大数据研判失能高风险老年人14.33万人。如何发展养老事业,保障老年人群权益,是我省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何枢提交了《关于促进健康养老事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对策建议:

  一、加强养老照护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在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设置老年护理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深化校企合作,与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养老实训基地,加强养老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完善相关养老从业人员职称评聘体系和标准。

  二、健全老年人健康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签约合作,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积极推动居家医疗服务。积极推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积极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和服务。

  三、加强陪护人员能力提升和心理关怀。支持优质机构、行业协会开发公益课程,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免费开放。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家庭提供养老专业技能指导服务。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家庭主体责任,开展家庭成员心理干预和疏导,树立积极健康观念。

 

关于发展研学旅游业态助力现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九三界别

 

核心提示

  从 2013 年至今国家各部门对于研学政策越来越深入全面,研学旅游热潮也在各省市发展得如火如荼。

  但是,目前贵州没有出台相关的研学旅游的政策文件,在研学旅游上基础服务体系不全,缺乏相应标准及健全的监督机制,缺乏专业的研学人才。补齐短板,发展研学旅游,有助于贵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九三界别提交了《关于发展研学旅游业态 助力现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建议措施:

  一是建立研学旅游部门联动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和构建省级研学旅游管理文件和研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议省委、省政府牵头,建立研学旅游部门联动机制,以联席会议等形式加强对研学旅游工作的统筹和管理。省教育厅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相关权责部门构建出台我省研学旅游发展纲要,在省级层面统一研学旅游空间布局、基地建设、人员配比、设施配置、课程设计,建立省级研学基地/营地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方资质指标评价体系、省级标准研学指导导师评价体系、研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每两年进行研学评价体系复审。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制订科学有效的研学旅游安全保障方案。

  二是深入挖掘我省研学旅游资源,推动研学旅游产品体系化,打造贵州研学旅游基地品牌,突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建立研学旅游产品数据库,扩大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

  三是探索研学旅游的产业化机制,加强研学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研学旅游链条上的资源、产品、渠道进行整合,引导研学旅游基地建设品牌化、集聚化发展。组建研学旅游专家库,加强研学旅游文化使者及志愿者招募工作,将我省地方专家、非遗传承人、优秀红色旅游讲解员等人才充实到研学旅游导师队伍中,加强校企合作。

 

关于做好民营企业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和处置的提案

 

提案者:杨从明委员

 

核心提示

  脱贫攻坚期间,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踊跃投身社会力量结对帮扶的伟大事业,形成了数额巨大的扶贫资产。当下脱贫攻坚任务基本结束,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民间扶贫投资资产化并做好移交、处置和管理,不仅能夯实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同时能激励鼓舞民营企业持续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信心,对扩大农村财产性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扶贫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杨从明提交了《关于做好民营企业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和处置》的提案。

 

对策建议:

  1.请省委省政府明确对全省民营企业扶贫资产核资确权的时限,督促各地政府以县为单位,由县人民政府组织专班攻坚,严格按照我省《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实施意见》要求,对过去一段时间本县内民间扶贫投资进行分类摸底统计,完善相关规划、用地、环保、安全等手续,政府主导企业和村集体配合,依法依规做好资产移交确权,确保扶贫资产能够有效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资本,帮助脱贫群众继续增收致富。

  2.在企业自愿原则下对资产进行分类处置,企业有意继续投资经营的,明确产权归属和责任主体后转为企业固定资产,继续由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无力继续投资愿意合作的,政府牵线引入合作经营主体,盘活存量资产;企业愿意无偿捐赠的,履行捐赠手续,移交给政府或村集体。

  3.对困难项目和不良资产,与企业协商尽快完成结算审计,开展清产核算、资产重组,明确产权后引入新投资主体盘活资源,防止项目滥尾、资产僵化、资金资源浪费。鼓励从实际出发,创新扶贫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管权分置的处置管理办法盘活项目。

 

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守护基层群众身体健康的提案

 

提案者:致公党省委

 

核心提示

  乡村振兴和乡村食品安全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前者是推动乡村食品安全进阶的动力,后者是乡村振兴切实有效实施的内在保障。当前农村食品安全问题越发凸显,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势在必行。

  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致公党省委提交了《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守护基层群众身体健康》的提案。

 

对策建议:

  一是扶持农村食品生产经营户成为具有履行主体责任的经营主体。鼓励农村食品经营企业以中心村为核心建立连锁超市,降低经营成本,企业因已获得保守既得利益,而不会实施损害食品安全的行为,通过连锁配货也可以阻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小食品经营户手中,还可以通过连锁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而强化农村食品安全。

  二是多元共管,完善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智慧监管”功能建设;整合市场监管、农业、卫健等部门的监管进行综合监管,并且通过“智慧监管云”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实现跨地域的监管机制和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以“互联网+产品溯源”构建质量安全标准化的溯源体系,督促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企业内部产品信息追溯系统,同步推进与国家、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信息共享,形成食品安全追溯链条。

  三是形成合力,充实基层执法力量。赋予乡镇受委托的监管执法权,让最直接感知农村食品安全状况的机构准确、及时的发挥监管作用;充实具有专业知识的监管人员、执法车辆和装备,推动农村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执法;为基层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同时培训检测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

  四是多措并举,夯实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充分发挥“智慧监管云”的数据收集、分析、合成功能,对农村食品安全的重点区域、重点对象进行预警,为精准管理提供支持;将食品安全指示宣传教育纳入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积极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行业规范自律,发挥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对乡村战略的保障作用;做好食品安全科普,加大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力度,形成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

 

关于加强农村现代物流建设 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建议

 

提案者:民建省委

 

核心提示

  十三五”期间,我省多措并举,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等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项目建设,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物流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多种物流形态得到发展,助推了我省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民建省委提交了《关于加强农村现代物流建设 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建议》的提案。

 

建议措施: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以政策为引领,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原则,探索整合各类物流主体在农村物流和现有站点上的优势资源,合理规划,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引导发展智慧物流,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建立城乡物流“一体化”运营体系。

  二是完善物流网络。以县建物流分拨中心为农村物流的集散中枢、乡镇物流站为农村物流的中间节点、村物流网点为农村物流的基层末梢,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提高农村物流网络的连接度和覆盖面。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文件,规范生鲜产品目录,统一执行“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出台全国高速收费统一标准,降低山区物流成本。

  三是整合物流体系。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和电商快递物流体系,加快物流快递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构建电商配送网络,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提供“仓配一体化服务”。规划建设片区乡镇快递物流节点仓和分拣中心,赋能快递收发、一件代发等功能,出台上行农产品政府物流补贴、过路费减免及免税等措施,为提升农村现代物流提供政策支持。

本报记者 卢星宇 张健辉 陈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