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多彩贵州闯新路
核心提示
2000年,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历经21年西部大开发,贵州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贵州发展新的历史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赋予贵州的“四新”重大历史使命,第一个“新”就是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闯新路”短短3个字,饱含了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开场>>
主持人:观众朋友晚上好,我是主持人徐兴海。欢迎收看由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政协报联合推出的省两会特别节目《两会面对面》。
2000年,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历经21年西部大开发,贵州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贵州发展新的历史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赋予贵州的“四新”重大历史使命,第一个“新”就是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闯新路”短短3个字,饱含了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这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省人大常委、民建省委副主委、省社科院研究员刘庆和,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省管专家秦占奎,从专家学者和亲身经历的角度,讲述发生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贵州“战场”上的一些动人故事,欢迎两位嘉宾!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短片>>
开放发展生巨变
中欧班列从贵阳市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驶出,标志着贵州开行整列直发中欧班列实现“零突破”;贵阳港开阳港区北上长江顺利首航,标志着贵阳贵安通江达海的桥头堡初步建立,黔中地区的水运门户已然打开;16小时直达香港的贵港直通车全面运行,填补了贵州跨境24小时直通物流项目的空白……
应时而动,顺势而为。这是“黔中龙头”贵阳近年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国家及区域战略,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的几段截图;也是21年西部大开发促成贵州精彩蝶变的生动缩影。
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完美诠释了持续扩大开放能够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
大道如虹天地宽。未来,贵州将立足“近海、近边、近江”的区位特点,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加强对内对外开放、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与分工,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对话>>
主持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1年来,贵州算是全国受益最大、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黔中大地发生的巨变是有目共睹的,这也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乃至精神基础。那么,贵州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何以为“新”?“路”又在哪里?
刘庆和:我认为,这个“新”字更多地突出体现为改革创新、开放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这条“路”不是现成的、没有经验可循,而是要去探索、要去闯关。那么我们靠什么呢?就是应该依靠改革开放、创新驱动。过去21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确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客观地说我们对资源的消耗也不少,发展成本和代价是比较大的。
所以,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历史背景下,对贵州而言更要强调通过改革创新消除发展中的一些障碍,破除一切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或者说对它进行调整优化,使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好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能力与活力,以此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秦占奎:去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嘱托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赋予“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新目标新定位,为我们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新”重要要求的第一个“新”,就是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这既是对贵州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等一系列成绩的肯定,更是对贵州今后实现高质量发展给予的极大期望。
短片>>
人才汇聚活力显
“沿途所见,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去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这样点赞贵州发展。
回望过去,在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经济社会赶超进位的历史进程中,贵州始终依靠人才推动发展、创造奇迹。展望未来,贵州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步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更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求贤若渴的故事自古有之,贵州招才引智新招频出。去年4月,省委书记谌贻琴、省长李炳军《致广大人才的一封信》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信中阐述了贵州对人才的渴求与重视,向广大人才发出诚挚邀请,字里行间溢满了爱才敬才之情、求才惜才之心。
设立贵州“人才日”,连续9年举办人才博览会,向天下英才广发“英雄帖”,吸引近5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入黔。去年,贵州人才博览会通过重点产业(领域)、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引才专区,签约落地1130名人才。
八方英才,筑梦黔中。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的“千年之变”,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各行各业的有志英才“各显神通”,正在合力推动多彩贵州精彩蝶变。
对话>>
主持人:当今社会,人才已经成为所有资源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西部大开发36条”),全文10次提到了人才。对于人才在缩小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你们怎么看?
刘庆和:2010年以来,贵州人才工作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这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实现“黄金十年”飞速发展的一种体现。按照原来的规划,到2020年贵州只需要引进人才300多万人;而实际发展情况是,2021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已经达到560万人。
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贵州与发达地区、沿海省份的差距还很大,主要是高端人才相对较少。据我了解,贵州人才资源每10万人中的博士研究生比例排名全国倒数第一,这个差距是非常大、很明显的。
秦占奎:经过第一轮西部大开发,贵州获得了很多骄人的成就,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才回归。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上一直流行着“北漂”“深漂”现象;近几年来,“贵漂”现象也已经非常普遍。根据我掌握的数据,目前在贵阳落户的博士就有6000多人,这个数量非常可观。之前,很多人才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都是“麻雀东南飞”了;这些年,贵州通过大力实施“凤还巢计划”,使一部分掌握前沿知识、先进技术的人才纷纷回流,成为全省发展产业、推动创新的强有力支撑。
主持人: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必须践行新理念、开拓新思路、运用新方法。从制度机制这个方面看,我们怎样才能准确把握“闯新路”的重要要求,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更好地留住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
刘庆和:就我个人感受,目前有些制度确实与现实发展不太适应。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特别是一些传统、尚未调整的制度约束,人才发展的大门、通道难以完全敞开,他们就没办法全心全意地输出智慧,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应有的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
去年12月,贵州针对企业创新中遇到的人才瓶颈,在全国首创打造人才“蓄水池”,拿出60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岗位,希望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引进急需重点人才,让他们带事业编制入企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切实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地方政府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体制机制,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产业人才、重点领域人才、高技能人才。这些现行举措都很好,关键是要让它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秦占奎:创新引才、留才、育才、用才的体制机制,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就目前而言,整个西部地区包括贵州还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不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公务员的招录与报考比例,都比高考的比例还高。这种人才发展现状,其实并不利于激活全社会的智力资源。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营造一种环境、建立一个大的制度,让人才都往市场里面挤,不再去挤体制内的“羊肠小道”?这是需要加强关注和研究的。
在这方面,贵州应该深入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沿海省份的做法,引导和激励优秀人才首先考虑到市场上去闯、去发展自己,而不是一心追求体制内。同时,把体制内人才的创新潜能激发出来也要从制度着手,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畅通人才通道等,相关具体制度必须进一步放开、放活。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求,贵州要“闯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近年来,贵州努力在这条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下一步,我们怎样才能在这条路上不断开创新的业绩?
刘庆和:我认为,贵州今后应该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加快开放的步伐。当前贵州的开放程度,在全国排名还是相对靠后的。具体来说,推动产业开放发展必须想新办法、有新招数。经济学界有一个术语叫“价重比”,也就是产品的价值与其重量比。什么是价重比高?价值高、重量轻,它一比较数值就大;价值增加了,它的重量就相对轻,物流成本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下一步,贵州应该利用好这个“算法”,切实减轻产业开放发展的物流成本,推动更宽领域、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
另一方面,贵州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推动双重涵义的开放。不能一提到对外开放,就只想到跟国外做生意。所谓“双重开放”,应该是我们除了面向境外、国外,还要跟周边区域、兄弟省份加强产业协调、对接、承接、转移,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来发展自己。我觉得,这是未来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
秦占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已经为新格局的“新”指明了“闯”的方向。以我的理解,贵州今后闯新路一是要往外闯、二是要内发力,在对内、对外两条路上开创新的业绩。
首先,贵州应该依托近海近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借助今年1月1日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去年12月3日中老昆万铁路全线通车运营的良好契机,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步伐。其次,贵州应该奋力推进旅游产业化、旅游大提质,实现旅游发展大突破。
结语>>
主持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但这也预示着更具广阔的发展空间。过去,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上闯出了后发赶超的速度,闯出了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当下,贵州正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努力闯出一条新路子、干出一片新天地。
奋进“闯新路”,人才很关键。贵州重才、爱才、聚才、用才,持续优化人才的政策措施、服务水平、工作机制,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蓬勃发展的贵州是干事创业的热土,我们在这里等你!
感谢两位嘉宾来到演播间,感谢大家收看这期节目。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文图/本报记者 田锦凡 实习生 温智然)
省人大常委、民建省委副主委、省社科院研究员刘庆和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省管专家秦占奎
2022年省两会特别节目《两会面对面:谋略贵州·再启新程》第二期录制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