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050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2-02

到肇兴 赴一场热闹非凡的“侗年”盛宴

  

□陈庆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侗年马上就要到啦!侗年,是侗族人民特有的新年,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初一,庆祝时间的长短由各寨商定。

  侗年是侗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人民认为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切农耕事务完毕的秋后,便是劳作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到来。因此,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春的岁首或者旧年的终末。每逢冬至前后,黔东南州黎平、榕江、从江等部分地区的侗族村寨都要欢度一年一度的侗年。

  侗年作为侗族村寨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古朴、传统而富有特色,影响着侗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也影响着侗族人民的生存状态。

  传统的侗年习俗可以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来形容。节日前一天,家家户户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是日,侗家备好各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节日里,除打糍粑外,各家还杀猪宰羊表示庆贺;侗年之夜,人们以肉食为主,忌食蔬菜,煮的米饭多于平常,以示“吃剩有余”,晚饭前,老人们在神龛和“祖宗角”摆上祭品,烧香焚纸,祭祀祖先,然后全家欢宴;节日期间,出嫁的姑娘及亲友也纷纷前来祝贺。

  侗年还有一样重要的仪式——“斗莎”(即唱祭祖歌),“斗莎”是老人们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无论是小孩、成人,还是青年人新婚伊始,老人们都要通过“斗莎”,教育下一代明辨是非、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等。

  12月3日至5日,黎平县肇兴侗寨将举办盛大的传统侗年庆祝活动。肇兴是全国最大的侗寨之一,在南宋正隆五年(1160),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定居,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它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之称。

  初到肇兴,一定会被美丽侗寨的独特韵味所吸引,整个寨子建筑均为吊脚楼木质结构。有五个房族均为陆姓,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五个团分别叫“仁、义、礼、智、信”团,每个团建一座鼓楼,一座花桥、一座戏台,分别叫“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鼓楼,统称为“肇兴鼓楼群”,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鼓楼群是肇兴侗寨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侗族人的第一宝。鼓楼都为木质结构,楼内底层中央用青石镶砌一个火塘,并围有四条长凳,是寨子举行重大活动时燃放篝火、老人冬天烤火所用,也是平时集会议事、祭萨、青年男女行歌坐月、休闲娱乐的场所。火塘四周有四根粗大的主柱,直达顶层,四周12根副柱,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天长地久”,层次均为单数,象征“吉祥如意”。整体不用一钉一铆,全部木榫结构,结实牢固。鼓楼旁空旷地叫做鼓楼坪,是侗寨举行盛大活动如:踩歌堂(祭萨侗族女神萨岁一起欢歌跳舞的盛大活动)、芦笙节吹芦笙、月也(寨与寨做客的意思)对歌等等。鼓楼对面就是戏楼也叫戏台,是侗族人唱侗戏、唱侗歌的地方。

  在肇兴侗寨过侗年,能够体验到非同一般的民族文化。过侗年当天,寨子里的村民按照习俗会穿上盛装,每座鼓楼里都吹起芦笙,唱响侗族大歌,村民们用侗族独特的方式迎接远方的客人。每家每户都忙碌起来,切菜、砍肉,烧火,蒸糯米饭,拿出当地美食来招待近邻和来宾。表演场上,当地群众聚集在一起演唱侗族大歌、弹唱琵琶歌、表演侗族武术等,用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表演为侗年增添独具一格的韵味。

  表演节目还包括精彩的侗戏。侗戏是侗族地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戏中既有侗族音乐也有侗族习俗,还能见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是多元一体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每逢侗戏开场,外来游客和当地群众都聚集到一起,热热闹闹,欢笑连连。

  糍粑,是侗族的一种特色小吃,是侗族过年待客的佳肴,也是送亲访友的重礼,打糍粑也因此成为了侗族人民增添浓郁的节日气氛的一项重要活动。去肇兴过侗年,和当地群众一起打糍粑、吃糍粑也是好吃好玩的一件乐事。

  不仅好吃好玩,浪漫的侗族人,过年还有烟花大会。在侗寨门口点燃万千烟花,夜空中,烟花绽放照亮整个侗寨,把绚烂的瞬间定格在侗寨上空,成为最美好的风景线。

  过侗年,就是相聚,就是欢乐。据说,今年肇兴侗寨还邀请了全国各地知名的侗族歌师,齐唱侗族大歌,规格之高,全年仅此一次。

  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侗年从乡村慢慢进入城市之后,其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除旧迎新、欢乐祥和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想了解侗族历史,想看侗族人如何历尽千帆、安祖落寨,想参与体验喜庆热闹的侗族节日盛典,那就别错过和侗族同胞一起闹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