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思考
□梁迎春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土壤、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当前,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70余年多党合作制度的光辉实践和重要经验,结合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如既往地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不断谱写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新篇章。
一、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确保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永续前进。回顾70余年多党合作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什么时候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坚强有力,多党合作事业就成功;反之,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多党合作事业辉煌成就的关键,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决确保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永续前进。要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资源互补发挥特长、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始终做到与中国共产党政治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坚定地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
二、进一步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各族各界基于根本利益、理想目标、前进方向、基本遵循的共同性所达成的思想政治共识。我们要进一步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自觉抵制和反对一切违背、损害和削弱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言行举止,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价值观凝心汇志、聚力图强,不断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认同”,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全方位各领域释放其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要以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目标,在全国和地方各级统一战线系统分批分阶段持续开展、强化巩固“学党史、感党恩、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并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政治任务抓好抓实,不断推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深刻理解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创造性,承续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激励攻坚克难勇担当、求真务实奋有为的精神和干劲,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激发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三、多方筹谋制度建设,切实保障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规范运行。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深入系统总结多党合作实践经验,深化多党合作理论研究,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向着多层次、广泛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要立足党政中心工作,及时梳理现状问题难点清单,建立健全由统战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联合牵头的定期通报和参与工作机制,统筹聚力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系统成员单位整合资源、拾遗补缺、真抓实干;进一步完善“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调研工作机制,特别是针对一些涉及中央到地方(或连片区域性)重大课题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部门牵头,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参加的联合大调研机制。
四、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同心”推进我国新型政党制度高效发展。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起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于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是参政党内生需求,同样关乎执政党的高度重视和必要支持。要按照《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要求,根据侧重点不同,双方皆宜明细列入计划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政治任务抓紧抓牢,定期研究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要着重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基本职能上躬身笃行、砥砺耕耘,确保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落在关键处;要在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等其他方面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果敢承担整合和协调社会的责任,提升政治活力,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制度健全、履职有为、作风优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以领导干部和骨干会员为重点,通过创新学习培训、基层实践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方法,抓好领导集体“关键少数”、各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
五、着力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深入落实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大政治责任。人民政协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形式和专门机构。这是由人民政协的性质决定的。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政协协商民主建设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工作机制和参与平台,探索推进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新机制充分发挥效能作用,建立健全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要统筹强化政协统战功能,将科学统筹、规范引领民主党派等各界别履职能力建设纳入政协统战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中央、省、市、区(县)四级政协组织中各有关界别定期联席会议常态化机制,推动协商不仅在机关、在礼堂,在高楼、在大院,也要进村社、进市场,进工地、进企业等,营造全社会支持政协统战工作,大家共同做政协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逐步形成政协协商深入基层实践、各界活力充分完整释放、民意民智广泛汇聚集中,与中共党委和政府畅通高效对接的生动局面。要整合资源务实“大调研”,建立健全资政建言长效机制制度体系,主动搭建党政部门与政协各界别之间的资政建言资讯平台,为提高包括参政党在内的政协各界别参与政协履职的质量和水平创造条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