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好居民的勤务员服务员
——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英
□本报记者 李昊霖
“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能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重点就是要凝聚、发动辖区各行各业、各类人群参与基层治理的民主实践,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8月19日,在召开的贵州省“两优一先”代表媒体见面会上,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英分享了她的奋斗故事和心路历程。
今年44岁的李英,201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7月进入仁和苑社区工作,并在2013年11月当选仁和苑社区党总支书记。11年的时间,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李英从一名家庭主妇成长为社区工作的热爱者。
2015年以来,仁和苑社区先后成立了“名城先锋·党员义工”队伍、社区网格党组织、社区自治协商委员会、社区共建共治联合党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组织晒单”的“四单制”管理机制。仁和苑社区党支部为每个报到的党员建立档案,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都以普通党员身份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来。如今,“群众呼叫,‘跑团’就到”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仁和苑社区出现了两名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接到消息后,1小时内,疫情防控临时党委紧急成立,269名“名城先锋·党员义工”、24名居民志愿者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成疫情防控牢不可破的有机整体,11152名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守护。通过14天的日夜奋战,这场抗疫斗争最终取得圆满胜利。
随后,仁和苑社区自治协商委员会在疫情缓解后应运而生。今年,建立了社区共建共治联合党委,将社区、单位、企业等党组织统一纳入共建共治范围,同时建立了“街面党支部”,打造街面流动党员群众共享的“初心屋·仁和家”。现在,仁和苑社区每个小区都有党支部,每个楼栋都有党小组,每个群众有事都能就近找到党员,社区“小指头”形成了工作“大拳头”。
“我们深知,没有各级领导和组织的关心和培养,没有社区团队的努力,没有共驻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没有‘名城先锋·党员义工’和广大居民的勠力同心,就没有‘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50余项表彰,更没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这份难得的荣誉。”李英说,荣誉属于大家,属于团结一心的干部和群众。
李英表示,他们将不忘初心、感恩奋进,继续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业主委员会选举等工作,努力做好居民的勤务员、服务员,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就有服务;努力把仁和苑社区打造成为讲党性、讲忠诚、讲政治的温暖大家庭,奋力把社区建设成为让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当青年们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候,我也在心里默默回应。虽然我已40多岁,但我愿意一辈子扎根社区,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李英满怀激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