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带富乡亲
——记毕节市工商联执委左六军
□张清华
“如果说实现自己致富是一种成就感的满足,那么带领他人致富则是一种价值感的体现。”近日,毕节市工商联执行委员、贵州中创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六军在谈及回到纳雍县利园街道蟠龙社区创建服装加工厂,吸纳易地搬迁人员务工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回顾就业、创业的历程,今年刚过30岁的左六军话语中充满了一种浓浓的爱乡情结。
昔日驻站开展劳务输出
2017年7月,大学毕业的左六军加入了南下的“淘金”大潮,只身一人来到深圳,寻找着既可以实现自己致富、又可以带领家乡群众致富的行业。通过一番考察,他选择了从事劳务输出行业,并大胆创办了深圳市孝深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2018年3月,纳雍县脱贫攻坚战进入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按照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合作协议和广州市—毕节市人社局对口帮扶联席会议精神及有关领导对劳务协作工作的指示要求,纳雍县人社局组建了驻广州天河区劳务协作工作站。工作站成立后,急需寻找一位既有志于为家乡劳务输出贡献力量、又有能力在天河区企业中协调联系的人员开展有关劳务输出工作。热心于家乡劳务输出的左六军,主动向县人社局请缨,到工作站开展工作。
组织的信任成了工作的动力。为了做好劳务协作工作站的工作,为了让家乡劳动力实现更好务工就业,左六军一边收集该县在天河区就业人员基本信息,协助县人社局建立完善在天河区务工人员信息台账,一边收集天河区用工岗位信息,及时提供给县人社局;左六军还对接纳雍、天河两地人社部门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有关工作,为纳雍籍在天河就业的劳动力提供就业跟踪服务,协助处理劳动关系、劳资纠纷。日复一日,在天河区大街小巷,左六军成为纳雍籍在天河区务工群众和天河区用工企业的“贴心人”。
2020年6月,为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纳雍县积极探索以扶贫车间为基础的就地就近就业稳定脱贫模式,鼓励企业到安置点创建就业扶贫车间。此时,在广州天河区积累了一定创业经验和发展资金的左六军,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经过一番思考,左六军毅然从广州返回纳雍创办了贵州中创服饰有限公司,在利园街道蟠龙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办了服装加工车间。
今朝建厂助群众增收
走进贵州中创服饰有限公司,缝纫机作业声如同动听的音乐,让裁剪、缝纫、检验、包装等各个岗位的员工们更加忙而有序。该公司常年固定务工群众有20余人,临时间断务工的有100余人。截至目前,蟠龙社区共有120余名想外出而不能外出的群众在该公司工作。为此,在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毕节市选拔赛暨毕节市“决战贫困、创赢毕节”第三届全民创业大赛决赛上,贵州中创服饰有限公司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创业扶贫专项赛一等奖。
“贵州中创服饰有限公司不但安排我们上班,还组织大家进行车工培训,让我们学到一定的技能后顺利完成车间的工作,目前一个月有4000多元工资,满勤还有奖励。在家门口上班,既方便接送娃娃,又方便照顾老人,对这份工作很满意。”谈到能在贵州中创服饰有限公司就业,利园街道蟠龙社区搬迁居民伍梅开心地说。
来自文昌街道办事处石板河社区的张琴曾是建档立卡户,以前一直在外省服装厂务工,对服装加工有一定的经验。看到利园街道服装加工厂的招工信息后,立即报名应聘上岗。如今,张琴已经成为车间的管理人员,月收入5000元以上。
今年7月中旬,广州市天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来纳雍考察,实地察看了左六军创办的贵州中创服饰有限公司生产情况及带动就业情况。当看到车间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后,天河区人社局考察组负责人当即表示,将按照东西部劳务协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努力为左六军的公司争取一批天河区的订单。
“没有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我的企业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也不可能带领大家实现致富的梦想。我将把好质量关,提高工人待遇,让搬迁群众更好地增收致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贡献力量。”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左六军充满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