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989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8-06

论文写在丰收的大地上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省农科院研究员李桂莲

  

□郑 洁

 

  “扎根农业研究几十年,在党的领导下,贵州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著名蔬菜专家,二级研究员,省农科院原名誉院长李桂莲说,在建党百年之际,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心情无比激动。

  因为一颗为农业科研事业奉献的初心,李桂莲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在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她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几十年始终如一,她躬耕贵州大地,在贫困地区、民族村寨、田间地头留下了串串脚印。

  几十年始终如一,她致力选育新品种、研究新技术、推广新成果,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73岁高龄才正式退休,但她退而不休,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穿梭在全省各地指导蔬菜种植、项目实施,培训技术人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从事科研的初心,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助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我的使命。”每次深入各地实地调研,李桂莲都详细了解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结合市场需求,向农村青年讲解蔬菜种植技术,引导他们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致富。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李桂莲根据贵州地域和气候特点,创新、创立了具有贵州特色的蔬菜发展新理论、新品种、新技术,在全省蔬菜产业的品种选育、产业推广、农民致富等方面,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1998年以来,李桂莲开始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试验,系统研究总结蔬菜夏秋反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为全省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1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蔬菜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从全省层面部署蔬菜产业工作。李桂莲带领团队,承担了“贵州省蔬菜科特派‘万元田’科技示范工程”“科技特派员蔬菜‘321’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贵州高原生态蔬菜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及推广”等,在罗甸、三都、清镇、绥阳、大方、纳雍6个县(市)试点,开展蔬菜高效种植试验、示范和推广,先后获得6项国家专利。

  2017年9月8日,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发展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把蔬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来抓,由李桂莲团队主持的《贵州蔬菜产业科技扶贫“321”示范工程》作为核心内容写入其中。

  李桂莲和团队开创的蔬菜“321”(即蔬菜年亩产值达3万元、2万元、1万元)高效种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以贵州不同生态区19个县作为试点,结合市场需求和蔬菜上市淡旺季规律,根据各地气候特点,采用间套作、复种、轮作等方式,研究总结出适宜不同生态区的一年多季蔬菜高效种植技术模式100余套,使过去的一年种植1季或2季蔬菜改变为一年2季、3季,甚至速生蔬菜达到一年8季,激活土地增收潜能,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和提质升级。

  蔬菜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帮手。没有现成科技人员,李桂莲就自己培养“科技二传手”和科技带头人。此外,她还把一批参与蔬菜研究、推广的省、州(市)、县级科技人员,培养成省管、州(市)管专家以及技术骨干。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李桂莲就像在田野里树起的一面旗帜,秉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推动贵州农业生产展现新气象、再上新台阶。

  新闻链接

  李桂莲,省农科院原名誉院长。50多年来一直战斗在科研一线,作为贵州蔬菜学科领军人,李桂莲带领团队利用贵州立体气候特点,创新提出和发展了贵州冬春早果菜、稻田秋冬果菜、旱地冬果菜、夏秋反季节蔬菜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与基地建设新路子,她的研究成果累计推广蔬菜1150余万亩,产值230亿余元。获国家和省科技成果10项,2009年获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她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标兵。2021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