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辑 推 荐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刘文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书作者刘文奎,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00年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自2012年起担任秘书长。领导了中国扶贫基金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策划实施了“善行者”“顶梁柱”“童伴妈妈”“百美村宿”“善品公社”“活水计划”等品牌扶贫公益项目;推动中国扶贫基金会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公益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参与创办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社会企业——中和农信。
该书以中国扶贫基金会近二十年来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农村开展的几个典型性扶贫项目为案例,以生动的实践经历,总结失败项目的教训,归纳成功项目的经验,提炼出了乡村可持续发展成功模式的要素,诸如以市场为导向、成立合作社组织、依靠村庄能人、由当地村民自主抉择、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等。
《扶贫志》
作者: 卢一萍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近两三年来,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题材的报告文学不少,或写国家层面,或瞄准一省、一市、一县甚至一村;或全景式表达,或侧重基础设施建设、思想观念、文化教育、医卫配套、产业发展、先进事迹等某一方面。作家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成一场令人瞩目的纸上风暴。而引发这场风暴的原点,就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梨子寨。见证这场风暴的,除了2013年11月3日这一时间点,还有梨子寨靠近山顶处一棵古老的梨树。
这棵梨树,在文学乃至美学意义上,成为了精准扶贫的一个地标。卢一萍的四十万言《扶贫志》就是由这棵梨树开篇的。从这棵树出发,他以花垣县为原点,以湘西为腹地,以湖南为案例,向世界讲述了中国脱贫事业获得巨大成功、诞生人间奇迹的原因。
写湖南,又不囿于湖南;写扶贫期间,也写扶贫之前和扶贫后的未来——这填充和撑开了《扶贫志》的格局与志向。书中和盘托出的诸多案例、样本,其稀有性与丰饶性,实验性与先锋性,典型性与囊括性,尤其是可复制性和推广实效,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中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役,提供了一部弥足珍贵的文学史料。
《人人经济学:不可逆的短视频与直播浪潮》
作者:李嗲Lydia 温智凡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李嗲Lydia,知名互联网资讯博主,先后任职于拉勾网、阿里巴巴、头条、优酷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深度参与互联网行业关键变化节点。温智凡,北京爆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抖音官方聘用“Dou知大使”“2019年度快手科普达人”,最早一批短视频创业者。
作者认为,我们处在“人”即渠道与通路的时代,不断迭代的技术,越来越低的创造门槛,使得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表达自我,个体的价值被无限放大,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每个人都可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的力量展现自我价值。
该书从移动互联网的格局,电商发展趋势以及5G时代的经济走向等层面,结合对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生态分析,探讨新媒介如何赋能“人”的经济价值。此外,作者还系统地总结了从0到1000万粉丝的实操经验。在人人皆IP, 人人可带货的时代,任何以信息传媒相关衍生能量作为生存手段的个体或团队,都能从本书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