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976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7-15

用真心换真情

  

□唐剑锋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驻村干部赵福昌与群众打交道的一些体会,很能说明:你心中有群众,群众心中才会有你;群众在你心中多重要,你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要。再一次印证了:“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这句谚语,是一条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真理。

  赵福昌是从西宁市到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巴音村的一名驻村干部。他深有体会地说:“刚到村上时,也不认识人,为了打开局面,经常去老乡家里聊天,蹭个脸熟。”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大家却越聊越拘谨,“每次聊天,基本上都是我问、他们答,他们从不主动说什么。”群众的拘束,让赵福昌很尴尬:功夫没少下,成效不理想,问题出在哪儿?

  这让赵福昌苦苦思索。“是不是每次大伙给你倒的水你都不喝,碰上饭点也不吃一口老乡递上来的东西,说话也都是老乡们坐着你站着?”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赵永龙说出了重点,“一些看似不给乡亲们添麻烦的举动,反而让大家觉得你跟他们保持着距离。”赵永龙的一番话,让赵福昌恍然大悟,深受启发。慢慢地,他摸索出了经验:入户时,端上来的茶水想喝就喝;见了面,老远就主动打招呼;交流时,一起坐着要比站着更放松……3年的驻村实践,让赵福昌深有感触:“只有跟乡亲们坐到一条板凳上说话,才能听到真心话、贴心话。”

  写到这时,我忽然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首很火的歌,歌名就叫做《潇洒走一回》。有一句歌词,让我印象深刻:“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先要取得群众信任,这不能靠“赌”,但要换取群众信任,就得“用真情”;虚一点都不行。只有多一些细心、耐心和暖心,才能用你的真心换来群众的真情;驻村干部要始终和乡亲们坐在一条板凳上,为他们多想一步、多做一些,才能成为大伙心中的“自己人”。有一句歇后语这样说:“里手赶车没外人”;当驻村干部被大伙认为是“自己人”时,就不会再客套,再见外。

  驻村,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用“真心换真情”,是平等交流,是付出真心,是顺势借力;要换取群众信任,任何哗众取宠,任何虚假做法,任何居高临下,任何拿腔拿调,都只能让“大家越聊越拘谨”。村组干部与主人聊天、沟通、交流,你却“大伙给你倒的水你不喝,碰上饭点也不吃一口老乡递上来的东西,说话也都是老乡们坐着你站着”,你这么“见外”,群众只能你问他答,甚至在“答题”中,还会注意你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

  客气,甚至格外客气,有时候,并不是出于尊重,出于礼仪,出于谦让。这时表现出来的“真诚”,并非真“真诚”,而是一种不得已,而是一种不情愿,而是一种虚伪表现。如果驻村干部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能成为大伙心中的“自己人”,群众怎么可能把自己心里想的,对你“掏心窝子”呢?群众对你格外客气时,你就要注意了。此时,你要认真检查自己:是不是脱离了群众,是不是群众没拿你当“自己人”,是不是在自己身上有“官架子”、有“衙门习气”?

  让赵福昌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是,大伙“早已把我们当成了自己人”。这是经验之谈,也是一条永远的真理,更是我们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结出的硕果。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情况,不论工作顺利,还是遇到困难,只要我们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就能齐心协力往前走;多难开展的工作,多难攻克的难关,多么巨大的挑战,都不在话下。

  真心真情,不是驻村干部说来的,是驻村干部用真心真情换来的。这给我们以启示: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毫无保留的奉献真心真情,才能收获真心真情回报;没有一项工作,能够例外。谁都别想糊弄群众,谁都别想偷工减料,谁都别想弄虚作假,不用真心换不来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