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学业的压力和各种竞争的加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也呈上升趋势,因而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今年省两会期间,民进省委在《加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的建议》的提案中建议——
整合社会资源: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
□本报记者 陈 庆
2020年上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大中小学均延迟开学,学生在家自行上网课,打乱了原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随着疫情的好转,学校陆续开学,随之而来的是部分青少年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体制,其中再次强调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年省两会期间,民进省委提交了《加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提案指出,青少年由于处在心理由幼稚向成熟过渡阶段,生理虽然成熟,但心智并未完全成熟。这个阶段,加上多元文化的冲击,青少年情绪波动大、变化快,容易被激怒,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上的偏差。
记者近日采访了民进省委专职副主委郭子仪。他表示:“民进省委长期关注教育事业,多年来也一直关注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学生延期开学,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或多或少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促使我们必须行动,进一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并且希望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谈及当下青少年心理状态时,郭子仪表示,厌学、逃学、说谎、作弊、自私、任性、焦虑、抑郁,甚至自杀这些行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中小学生身上,让学校和家长十分焦虑。
提案指出,目前我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校普遍缺乏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为此,提案建议,一是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增加相关大学心理健康专业的招生人数,做好我省心理专业人才的储备;二是希望可以进一步增加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的编制数量,提高师生配比。
此外,提案中还提及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比如我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心理咨询中心配备及其硬件设施不齐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不够、心理疏导不及时、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空间等。
针对这些问题,民进省委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别提出了重视和加强大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等硬件设施的配备、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及相关要求、加强地方特别是县级以下乡镇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建设、搞好大学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的宣传工作、加强对专职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指导等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为后疫情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手段,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应抓住机遇,勇于克服在突发事件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有效方法,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辅导工作。”郭子仪表示,只要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民进省委将会持续给予充分关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相关部门各项举措的落实,能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郭子仪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