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5期 本期2915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3-18

黎平:用民族文化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那志奎

 

  黎平县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发挥少数民族语言、歌舞、戏剧的宣教作用和侗款、村规民约的制约作用,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理论宣讲、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各个领域,用民族文化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

  近段时间以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双语”志愿者宣讲队活跃在黎平县侗、苗、瑶等少数民族村寨。他们由县直各机关单位、各乡(镇、街道)、驻村第一书记、“一对一”帮扶干部中的少数民族干部组成。宣讲队员用侗、苗、瑶等少数民族语言逐句逐段地把全会报告翻译出来,原原本本地讲给当地群众听。他们还组织少数民族歌师、戏师把全会精神编成侗歌、苗歌、山歌、侗戏等文艺作品,通过说唱、表演等形式把全会精神带到了全县的每一个角落。

  近年来,黎平县利用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鼓楼、花桥等阵地,集中对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州委、县委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宪法》《民法典》等进行 “双语”宣讲,每年宣讲达260余场次,受众12.8万余人,奏响了“团结一心齐奋斗、凝心聚力谋发展”的主旋律,为推进乡村振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黎平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侗寨中有328座鼓楼,是侗族群众议事和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黎平县人民法院发挥侗寨鼓楼的作用,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创建“鼓楼巡回法庭”,将案件前移到侗寨鼓楼开庭审理和调解。运用直观鲜活的案例调解处理民事纠纷、震慑违法犯罪,宣传法治思想,教育广大群众,达到“审判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进步,被誉为绽放在少数民族村寨的“普法之花”。

  黎平侗、苗、瑶等少数民族村寨长期用侗款和村规民约强化社会管理。通过在人群聚集的鼓楼、花桥、卡房等场所召开火塘会、寨老会,将疫情联防联控、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应急救援、农村消防、厉行节约等内容列入侗款和村规民约。以唱侗歌、演侗戏等形式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扫黑除恶、禁毒等各项工作,助力“平安黎平”建设。

  2020年3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活动在黎平县高屯街道万亩茶园进行,本土网红主播“侗家七仙女”联手当地名人及茶人战“疫”助农,为家乡茶代言,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生动的解说和近距离的体验,向广大网友吆喝、推茶促销。活动直播浏览量超过110万人次,获得点赞20万,实现线上线下交易额180万元,仅现场直播销售达2300单,其中187袋小包装一级白茶当场被卖空,本次活动推动黎平茶增销达600万元以上。3年来,“侗家七仙女”通过快手、抖音、拼多多等平台进行直播带货销售额达1.3亿元,入选中宣部“2020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

  目前,黎平县50余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网络直播带货平台,覆盖农特产品、民族手工艺品、餐饮、商贸、邮政、物流等行业。2020年,黎平全县完成农产品销售3.53万吨,销售额达5.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