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866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12-22

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摘登(三)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政协

 

搭建委员履职平台 提升委员履职水平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政协着力强化委员管理工作,实行“一人一档一表”台账管理,对每名委员提交提案、大会发言、参与视察或调研、反映社情民意、参与培训学习等方面的履职情况进行逐项计分量化考核,让政协委员“动”起来,让政协工作“活”起来。

  一、布置“委员作业”,让委员履职有抓手

  委员任期内要有一件以上提案、一篇以上大会发言材料(或调研报告)、参与一次以上调研活动、报送一条以上社情民意信息、参加一次以上履职培训,这就是印江自治县政协委员的“委员作业”,实践中收效明显。一是委员提案有宽度。建立县委书记、县长、县政协主席领衔督办重点提案机制,县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以来,委员共提交463件提案,为县委、县政府分析研判形势、落实民生事项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委员发言有高度。组织委员深入乡村、企业、社区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学校、企业和群众家中,围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开展调查研究。委员发言时直奔主题,不讲套话,传递了加快印江发展的好声音。三是委员调研有力度。以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为抓手,组织委员紧扣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民营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进行调研或视察,形成《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及建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营养餐管理的意见及建议》等50余篇调研或视察报告,为县委、县政府谋篇布局、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每年有超过100名委员参与视察、调研或者其他活动。四是社情民意有温度。建立重要建议“直通车”制度,让委员重要建议第一时间送达领导阅批、第一时间研究处理、第一时间落实反馈。五是培训学习有深度。每年安排1至2期委员培训,把人民政协理论、大会发言、提案撰写等作为重点培训内容,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委员培训。委员们得到了及时“充电”,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履职能力。

  二、开展“委员活动”, 让委员履职有活力

  一是建立多元学习平台,切实提高委员素养。始终把学习作为政协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辅导、理论研讨、参加省市培训班和利用学习强国平台、铜仁智慧党建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强化思想引导,牢牢把握正确的履职方向。二是搭建委员履职平台,提高委员履职能力。建立县委书记、县长与县政协委员座谈会制度,公检法司“四长”与县政协委员座谈会制度,工商联界别与金融机构座谈会制度。通过搭建协商平台,开展面对面协商,营造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大力推进了县政协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四个能力”建设。三是有效参与民主监督,增强委员荣誉感。组织委员对窗口单位落实政策法规、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进行民主监督;支持政协委员担任特约监督员,参与对党政部门工作的民主评议,政府组织的调查检查等民主监督活动,针对党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依法行政、公开办事、勤政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客观批评和科学建议。四是横向联络切实加强,宣传“印江好声音”。加强委员联络联谊,通过政协委员微信工作群、微信平台、QQ工作群,引导广大委员加强学习、促进交流、交换观点、探讨工作。组织委员到省外考察学习,积极参加省际联系会、协作会,增进共识,开阔视野,宣传“印江好声音”,展示印江对外良好形象。

  三、讲好“委员故事”,让委员履职有激情

  一是重大项目工程的委员故事。县政协班子按照县委安排部署,在一线工作中参政议政、在具体工作中出谋划策。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在县城棚户区改造、万润温泉小镇项目建设、印思城际快速干道建设等工作中担任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在茶产业、精品果蔬产业、中药材产业、债务风险防控等专班中担任“班长”“副班长”。二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委员故事。县政协委员以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为抓手,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走村入户送爱心、送温暖,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161名委员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任劳任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三是农村产业革命的委员故事。为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健康发展,委员们围绕食用菌产业、茶产业、中药材产业、旅游业、文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28篇,为县委、县政府推动产业发展,抓好农村产业革命提供了参考。四是传递印江好声音的委员故事。拓宽委员履职渠道,激发履职热情,大力宣传委员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扩大委员社会影响力。近几年来,《人民网》《人民政协报》《贵州日报》等媒体刊发印江政协稿件200余篇,《人民政协报》开通印江政协号,印江电视台、微印江开设《县政协委员风采》专栏,全方位展示委员先进事迹、履职风采。

 

 4253-3-1.jpg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政协主席饶继勇代表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政协作交流发言。

 

黔东南州榕江县政协

 

以实际行动奏响助力脱贫攻坚最强音

 

  近年来,榕江县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作用,广泛凝心聚力、主动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奏响了助力脱贫攻坚的最强音。

  第一,主动参与,发出政协好声音

  2014年,党中央吹响新一轮脱贫攻坚集结号后,特别是2018年7月省政协启动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以来,榕江县政协闻令而动、起而行之,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日常调度,县政协主席担任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5名副主席担任乡镇战区指挥长、2名副主席分别担任县扶贫办和脱贫攻坚督查督办组负责人,动员全县政协力量,坚决以“主力军”的姿态和担当,全面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行动开展以来,县政协班子成员全部下沉一线,推动全县在面上解决问题。县政协机关23名同志中,有17名下沉到乡镇、村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11家委员企业共投入帮扶资金529万元,118名县政协委员结对帮扶817户贫困户,最大限度汇聚起全县政协助推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第二,强推两业,斩断贫困除穷根

  产业小、散、弱,一直是榕江县的隐痛。面对落后的现状,闵继武委员从浙江省安吉学会茶叶种植技术后,放弃了高薪待遇,返回两汪乡承包600亩荒地,开启了有机白茶种植之路,成为榕江农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动全乡种植有机白茶8000多亩。在政协委员的积极引导和参与下,榕江县的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形成了“果、蔬、药、菌、猪、鸡”六大扶贫产业,车江万亩蔬菜基地蓬勃发展,林下经济风生水起,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裂变式转变。面对新冠肺炎“加试题”,全县战贫的政协委员及时转为战贫战疫工作队,在全省率先开通输送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就业专车,率先挂牌成立农村劳务经纪人协会,全县69379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为去年同期人数的103.95%。委员企业也积极主动作为,在行情不佳、订单减少的情况下,宁愿企业亏损,也要坚持复工复产保就业,共吸纳518名劳动力就业。面对“6.20”“7.10” “8.24”洪涝灾害,全县政协委员有的捐资捐物、有的赶赴一线救灾济困,以最大努力、确保群众最小损失,凝聚了全县防灾救灾的强大合力。

  第三,补齐短板,改变旧貌换新颜

  榕江的贫困,最根本的原因是多年来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南部月亮山深山区更为突出。在省、州政协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县政协紧紧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通过开展“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等专项行动,把榕江变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大战场。兴华乡高排村是榕江月亮山腹地一个边远落后的苗族村寨,杨昌猛委员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到该村担任村级指挥所所长。面对村容破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群众精神萎靡等状况,他带领大家白天制定计划,晚上入户动员,精准对接政策资金支持,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323栋房屋改造,清理猪牛等粪便500余吨。该村透风漏雨、人畜混居的问题彻底解决。县政协以房屋整治作为突破口,推动全县基础设施大提升。2014年以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021户,同步实施“三改”、透风漏雨、人畜混居24206户,易地扶贫搬迁5978户,建成393条1163公里硬化路,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和30户以上村民小组村村通硬化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完成205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项目建设,全县未有一名辍学学生。累计建成农村饮水安全设施1008处,全面解决饮水安全。

  第四,狠抓作风,干事创业有激情

  在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榕江县的政协委员们主动担当作为,干事激情不减,创业热心不退。54岁的石忠诚委员是定威乡定旦村年龄最大的网格员,4年下来,不仅变成了群众的贴心人,还从一名电脑盲变成了电脑通。45名驻村委员,白天当“作战员”、晚上当“调查员”、深夜是“统计员”,为宣传政策和发动群众外出务工和产业发展磨破了嘴,为核准群众家里实际情况和动员群众搬迁跑断了腿。朱首庚委员,舍小家为大家,驻村带领群众大力实施“一种三养”项目,让昔日一穷二白的定威乡功贺村,实现了户户有产业覆盖,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走上了产业致富之路。辛勤的汗水,终于迎来阶段性的胜利。榕江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评估验收县,全省唯一在全国人社工作调度推进会上作先进发言县。榕江百香果、草珊瑚等产业得到省、州的高度认可,车江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获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同志批示肯定。全县有7名政协委员、4个委员企业先后获县级以上表扬表彰。

 

4253-3-2.jpg 

黔东南州榕江县政协主席吴建良代表黔东南州榕江县政协作交流发言。

 

黔南州福泉市政协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让政协工作更有活力

 

  近年来,福泉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履职过程中坚持让委员“担主角”“显身手”,有效激发和调动了委员履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政协工作更有活力、更有成效。

  一、抓学习、提素质,着力培养“会履职”的委员

  强化“三个引领”,让委员履职“有方向”。积极搭建学、宣、讲一体,看、写、读结合的大学习平台,组织引导委员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思想引领、政治引领、方向引领的“定盘星”和“主心轴”作用,使委员在学懂弄通做实中把准政协性质定位,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在党的领导下正确有效履职。

  搭建“三项平台”,让委员履职“有重点”。一是搭建党政主要领导与委员面对面交流平台。如党政主要领导听取委员大会发言、委员与市长对话协商。二是搭建政情通报平台。建立市政府领导出席政协常委会议通报重点工作制度,让委员更好知情明政。三是搭建委员参政平台。通过组织委员参加单位(部门)重要会议,开展集中视察和界别活动,分期分类让委员了解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做到履职更加精准。

  练强“三样本领”,让委员履职“有方法”。围绕委员履职“怎么做”,练强“能说、会写、善谋”三样本领。一是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委员外出学习“他山之石”,主动“上门取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工作业务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升委员履职水平。二是“派单+订单制”送学。深入乡镇(街道)、委员企业开展走访送学、工作督导和政协业务的学习交流,让委员在增进共识中找到思路、找准方法。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以来,委员们共提出意见建议300余条、提案300余件,交办率、办复率达100%,报送调研视察报告60余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00余期,有效促进民生事务的解决落实。

  二、搭平台、扬优势,不断推动“出成效”的履职

  搭建协商议政平台,让委员“议得准、有质量”。以政协委员话福泉发展、委员与市长对话、一月一题、提案办理协商、专委会与部门对口协商等为载体,优化协商格局;推动协商下沉,搭建了群众恳谈会、固定说事日等商量平台。

  搭建民主监督平台,让委员“说得好、有分量”。一是推荐委员担任单位(部门)的行风评议员、执法监督员和其他社会监督员,提高了民主监督的刚性度。二是坚持寓调查研究于民主监督全过程,做到了既把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递到基层,又把群众的想法意愿和意见建议收集反映上来。如,围绕风险防范和污染防治,助推市政府出台了福泉服务实体经济大比拼“1+5”文件和生态文明“1+6”民主监督方案等。三是发挥社情民意监督作用,仅2020年,委员们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助力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社会治理等10余个方面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搭建服务民生平台,让委员“做得对、有亮点”。根据委员职业特点和技能优势,量身打造履职清单。近几年,市政协在脱贫攻坚中聘请部分委员担任观察员,让他们以第三方立场,用第三方视野洞察扶贫全过程,监督、献计、出力三管齐下,成为政协工作创新的亮点、助推脱贫攻坚的看点,被作为“洞铁实践”在全市推广,以此带动187名委员和24家委员企业共协调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脱贫攻坚工作。

  三、优服务、重联络,切实打造“有活力”的队伍

  “一套机制”让委员履职“动起来”。制定出台《政协福泉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履职管理办法》《政协福泉市第六届委员会界别活动办法》,健全了考评的规范流程,建立了委员履职的“明白卡”,打通了“末梢神经”,使“不能闲”“不想闲”成为新常态,有效解决了“年委员、季常委”的问题。在2019年度考评中,25名委员获评优秀,142名委员评为称职。

  “两项服务”让委员履职“活起来”。一是建立“1+3+5”联络服务机制。实行每位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3名政协常委,每名常委联系5名委员机制,同时建立完善主席、副主席、专委(办)联系界别、界别召集人联系界别委员机制,使走访委员和联络服务做到100%全覆盖。二是建立联动服务机制。制定《福泉市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工作细则》,通过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述职等活动,形成市乡工作联动,有效调动了联络组和委员工作积极性。

  “三方联动”让委员履职“强起来”。一是打造委员履职品牌。在贵州电视台开展了实景节目录制播放。二是通过开展委员活动日、演讲比赛、主题征文、座谈交流等形式,打造委员活动品牌。三是编撰《嬗变》《福泉市五届政协委员风采录》《担当》等书籍,宣扬正能量,形成示范性。

 

 4253-3-3.jpg

黔南州福泉市政协主席黄建菊代表黔南州福泉市政协作交流发言。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围绕职能使命充分发挥专委会作用

 

  近年来,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准确把握新时代政协专委会的性质定位,着力在立足新方位、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用、推动新发展上下功夫,为推动我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和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坚持党的领导,做决策部署落实者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始终坚持把提案委分党组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政治引领,全面落实党对专委会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基本方略和决策指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主要领导关于提案工作的批示精神,紧扣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政协党组工作安排来谋划年度工作,对标对表把正工作努力方向。

  二、注重建章立制,做规章制度督行者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先后争取省委、省政府以黔委厅字〔2020〕2号文件形式向全省印发我省新修订的提案工作条例,强化了条例作为提案工作基本制度的执行力和权威性。组织制定了《关于推进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优秀提案先进承办单位提案工作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暂行办法》《提案办理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使我省政协提案工作形成了“1+5+1”的制度体系,强化了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同时,建立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部门的工作协作机制,在全会期间实行联合办公,提升提案征集与审查立案的效率与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工作协商,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共同促进相关工作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制订分管副主席与提案委联系界别的工作规则,进一步密切与三个界别的工作联系,为规范界别工作、活跃界别活动、促进界别履职奠定基础。

  三、围绕中心履职,做建言献策服务者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加强提案征集组织策划,通过召开知情座谈会、组织案前协商、寄送提案参考选题等,引导委员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我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医疗防疫体系、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及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坚持以四类重点提案为抓手,运用视察调研、会议研究、面对面协商、部门联合督导等不同形式深入开展提案督办和办理协商活动,通过深入研究解决问题、明确具体办理措施,有力推动重点提案办理工作由常规答复型向深度办理型转变,以点带面促进提案办理工作整体水平提升。

  四、突出质量导向,做提质增效促进者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始终坚持以质量求实效,按照统筹同步推进,每年突出一个重点的办法,实施提案工作“三个质量”(提案形成质量、提案办理质量、提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2018年,针对各级政协先后完成换届的实际,重点从争取上级指导、加大业务培训、理清工作思路入手,着力打牢发展基础;2019年,重点通过修订完善工作制度、制定质量标准、改进提案征集等举措,着力提高提案质量;2020年,重点通过实施提案办理工作清单化管理、试运行提案办理工作全流程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提案联合督办联合视察等举措,着力在推动提案办理质量提升上下功夫;2021年,将重点以提案工作大数据平台的建成应用为突破,努力在提升服务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便捷化水平上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持续深入地抓质量夯基础,我省政协提案工作的一些经验做法和创新举措,在全国政协今年出版的《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提案工作》一书中被作为典型事例和经验进行了展示。

  五、搭建协商平台,做双向发力推动者

  近年来,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紧扣提案工作主业先后开展了提案征集案前协商、提案交办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提案督办协商等协商活动,切实把协商精神贯穿于提案工作全过程,把凝聚共识的工作做到细微处。同时,根据省委批复的省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年度计划安排,认真筹备举办分管副主席与省政府副省长牵头开展的专题对口协商,通过深入调研、广集众智,围绕协商主题提出了系列建设性意见,竭力为各相关部门改进工作和科学决策作出应有贡献。

  六、积极开拓进取,做守正创新探索者

  主动适应新时代政协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依托我省作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资源优势,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上积极探索。近年来,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在不断升级完善原有提案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学习借鉴兄弟单位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以大数据+AI(人工智能)为底层技术支撑,以我省“一网一云一平台”为信息资源保障,以数据应用共享化、服务管理智能化、系统功能集成化、质量控制一体化为基础架构的提案工作大数据平台建设。平台的建成运行,为我省政协提案工作实现从无纸化到数字化,再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迈进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我省政协提案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4253-3-4.jpg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季森代表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