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视剧《破冰行动》吗?‘10.11’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卷烟案件的制假方式和《破冰行动》里的制毒分子如出一辙,只是制假的东西不同而已。”11月10日,黔南州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昌晓辉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2019年,一部以2013年广东省“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为原型的电视剧《破冰行动》风靡全网,实现口碑和收视率双丰收。剧中塔寨村的原型就是广东省汕尾市有着“亚洲第一制毒村”的博社村,这个村子家家户户制毒、贩毒,属于家族式作业、产业化经营、地方性保护。“雷霆扫毒”行动摧毁了70多个制毒工场,抓了100多人,缴获3吨冰毒成品,制毒原材料将近20吨,案件震惊中外。
“10.11”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卷烟案件的犯罪团伙,同样位于广东潮汕地区。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耗时一年零两个月,在广东省汕头警方的协助下,黔南州公安、黔南州烟草共捣毁汕头市潮南区胪岗镇4个制假窝点,现场查获假冒伪劣卷烟829万余支,案值1420余万元,涉及全国70多个名烟品牌规格,范围波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终端代理人500余人,查明涉案金额1.3亿元,7名核心成员先后落网,其余团伙成员被网上追逃。该案件被公安部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列为部级督办案件,也是黔南州烟草专卖打假的第二起部督案件。
制假分子之猖獗、假烟产业链之庞大、涉及省市之广,令人触目惊心。这起跨省区侦办的案件,难度之大、危险之深、涉案犯罪团伙人员之多,超乎想象。公安、烟草专卖人员与制售假烟分子之间的斗智斗勇,如警匪大片般惊心动魄。
牵出这起网络大案的,是发生在长顺县的一起看似平常的销售假冒卷烟案件。
一个制售假烟团伙的覆灭
——黔南州烟草专卖打假第二起部督案侦破纪实
□吴 珊 刘雪红
一桩小案牵出网络大案
时间回溯到2017年10月11日上午。
当天,长顺县烟草专卖局专卖执法人员对县城沿街卷烟零售店铺进行例行检查。
在检查至鼎盛烟酒茶店时,专卖执法人员发现,该店在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销售卷烟,在店铺阁楼上当场查获38个品牌卷烟2.192万支,案值5.16万元,经检验,确定为假冒伪劣卷烟。长顺县烟草专卖局随即将案件移送至长顺县公安局立案。
初查发现,涉案假烟系店主王某某利用互联网向非法卷烟网络销售人员购买,然后通过某快递公司邮寄至长顺。王某交待,从2016年起,其伙同丈夫胡某某已购买10多次,累计涉案金额15万元。办案人员敏锐地发现,其“上家”背后肯定还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假烟犯罪团伙。
长顺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会同长顺县公安局办案民警对上万条信息进行抽丝剥茧式的筛查和研判,最终将该犯罪团伙锁定在广东省汕头市,并初步查明了这是一起集生产、仓储、销售和运输为一体的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卷烟的特大刑事案件。
2018年5月,长顺县将该案向州公安局和州烟草专卖局汇报。由于案情复杂重大,涉案人员众多,需要跨省区作战,州公安局、州烟草专卖局决定牵头侦办此案。
“最初接过案件时,全部的线索仅有嫌疑人的初步交待,其他毫无头绪。”参与案件侦破的州公安局经侦支队干警姚超说,“可以说这就是一桩“无头”案。”
通过对案件前期侦办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办案人员决定从假烟的销售环节入手,查找相关线索。
经侦支队整合多部门、多警种力量,运用多种侦查技术手段,最终发现了销售假烟人员轨迹。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大致摸清了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初步锁定主要嫌疑人,掌握该犯罪团伙的生产销售流程。
初步查明,该团伙以汕头籍犯罪嫌疑人张某某为首,长期盘踞在汕头潮南地区,专门从事假烟包装、打码,然后分销至全国各地。涉案人员众多,呈家族式结伙作案,在全国各地招募发展假烟销售“代理商”,通互联网平台,发布假烟销售信息实施假烟销售,购买人通过网络支付平台向“代理商”支付货款,最后由犯罪团伙通过快递渠道将假冒卷烟运至全国各地。
“完全就是订单生产,私人订制,想要哪个地方的代码就打上什么代码。”姚超说,代理商负责接单、收单,汕头的犯罪团伙负责把任务分给村民加工,然后将加工好的假烟聚集到仓库统一打码、包装,最后通过快递寄出。方式隐蔽,分工明确,是一条集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办案人员共梳理出涉案人员526名,落地查证10余个网络假烟销售商。该团伙平均每天向全国各地寄售假烟2000余单,日交易流水均在数十万元以上。通过对已截获的2352张寄递物流单进行梳理,发现该团伙涉及广东、上海、贵州等29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销售网络,并初步锁定潮南区胪岗镇的3个村为该团伙制售假烟窝点所在地。
案情基本摸清后,2018年11月初,黔南公安、黔南烟草向公安部、国家烟草局进行专题汇报,公安部、国家烟草局对黔南州扎实的前期摸排侦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将该案件列为部级督办案件。
联手跨省打击制假售假
2018年10月,黔南州公安局、黔南州烟草专卖局抽调州、县两级公安和烟草部门的精干力量,组成“10.11”专案组,并决定深入广东汕头对制售假烟窝点实施侦破收网。
2018年11月初,专案组一行14人前往汕头市潮南区胪岗镇开展侦破工作。
正在家伺候爱人坐月子的姚超,不舍的吻别未满月的儿子,愧疚地对妻子说:“任务一结束就马上回来!”
姚超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
“根本不敢住在镇里,14个外地人,目标太大,语言还不通。”姚超说,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只能住在县城,然后驾车出行,慢慢靠近目标。
侦察发现,制售假烟窝点所在的3个村,村村相连,地形复杂,容易迷路,每个村有两三万人,几个村加起来有十来万人。村子里道路狭窄,车辆不能开进村,该团伙主要以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为交通工具,以家庭作坊为生产方式,房子都是潮汕地区的老厝风格,不上门牌号,且都装有监控摄像头,给侦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而专案组人员从长相到装扮都是生面孔,很容易被发现,更要命的是,一开口说话就会露馅。
为了不引起对方注意,专案组不停地改变侦查方式。
新联村的街头,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人声喧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烟草味。组员孟杰穿着圆领T恤、休闲短裤和一双破拖鞋,驾车走村串巷。衣服、裤子和拖鞋都是现买的。这身装扮,活脱脱就是一个潮汕人。
孟杰是黔南州烟草专卖局的一名“办案能手”,曾参与多起大要案的侦破,办案经验丰富。走村串巷的第三天,孟杰就找到了关键目标人物,锁定了该人物的住宅。他按捺着兴奋,特地在街上多逛了几个小巷,兜了个大圈子,确定身后无人尾随后才回到潮南的酒店。
锁定嫌疑人,跟踪目标,顺藤摸瓜,孟杰发现,这就是一个加工窝点。案件终于有了重大进展。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组长昌晓辉带着组员杨舟进村,任务是侦察一个初步锁定的加工点。
昌晓辉孤身一人摸黑爬到一个在建的楼房顶上,密切观察对面的一栋楼房,“不能弄出一点动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其实,这对于干过多年刑侦的昌晓辉来说,并不算最危险的时候。他在楼顶仔细观察村民的进出情况,发现不断有三轮车拉着货物入库,又从仓库拉东西出去。侦察完毕,他摸索着下楼,在小巷子里东拐西拐,他发现自己迷路了。
此时,一位村民围着村口停放的一辆轿车转来转去,又是敲车窗,又是拉车门,还用手机电筒光往里面照,不停喊叫,20多岁的组员杨舟蹲守在漆黑的车里,大气不敢出。男子转身离去后,杨舟急速转动脑筋,自己是不是暴露了?这个村民是不是回去搬救兵了?情急之下,杨舟向蹲守在外围的组员们发出“快撤”的信息。
组员们以为昌晓辉已经暴露,赶紧奔向村子准备实施营救。赶到村口时,正遇上安全撤出的昌晓辉。
原来,昌晓辉在巷子里迷路后,遇上一户村民家办酒席,他便急中生智,装成醉酒的样子,一路跌跌撞撞的走出村来,遇上有村民盘问,便操着广东普通话说“来吃酒的”,蒙混过了关。
又一个漆黑的夜晚,昌晓辉再次摸进村子,不料反被嫌疑人跟踪,他不敢贸然回酒店,在村子里转悠,却意外发现一辆正在下货的大货车,并且有村民们开着货三轮来,装完货就走,要不了多少时间,一大车货就已经化整为零。从空气中散发出的刺鼻的烟草味和村民们的只言片语中,昌晓辉判断这就是一车劣质烟丝。这说明,犯罪团伙又接了新订单。
尽管办案人员小心谨慎,但仍引起了犯罪团伙的注意,将他们的照片发到微信群里,提醒团伙成员警惕。
再不收网,有可能错失良机。
通过20多天的侦察,专案组终于摸清了4个加工点和仓储点的位置,以及制假售假的流程:该团伙或购买劣质烟丝、或购买地下烟厂生产的白条半成品,然后分发给各家各户进行加工,包装成条,再运至加工点进行打码和包装,然后发往全国各地。同时,查清了15名团伙核心成员的信息资料,掌握了相关窝点内外的地形特征,摸准了窝点附近的放哨点和巡逻点,锁定了作为运输假烟工具的两辆货车。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利剑出鞘直捣犯罪窝点
夜幕降临,一张天网已经悄然铺开。
2018年12月7日,专案组从长顺县调集130余名公安特警,连夜驱车直奔汕头市。在广东省汕头市公安局的协助下,专案组会同200多名警力对该团伙4个窝点同时展开突击搜查和抓捕。
12月8日凌晨2点,收网行动正式开始。公安特警和烟草专卖人员兵分四路分扑4个窝点。
其中一路由孟杰带领,目标就是之前侦察的那个院子。当他带头冲进大门的时候,里面却空空荡荡。他当时心里一阵慌乱,难道之前侦察有误?“不对,旁边还有灯光!”他当机立断,把紧挨着的隔壁院门砸开,里面满满当当全是等待装车的假冒卷烟,货还在,但人早已跑光。
抓捕行动持续了整整8个小时。4个窝点,3个有货无人,1个早已人去楼空。这一仗,共查获假冒卷烟829万支,案值1420余万元,涉及70多个名烟品牌规格,收缴激光打码机一台、假烟包装纸箱若干。现场抓获3名嫌疑人,收网行动取得成功。
“人虽然跑了,但是我们在现场提取了嫌疑人的关键证据。”姚超说,收网后,案件移交给汕头警方继续办理。
正是专案组细心提取的诸多关键证据,为汕头警方后期的抓捕工作打下了基础。
2019年1月至9月,该案7名核心成员先后落网,其余团伙成员正在实施网上追逃。
·采·访·手·记·
将一起看似平常的销售假冒卷烟的小案件经营成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督办的大案件,在黔南已经是第二起了。
2016年12月16日,黔南州公安、黔南州烟草从物流寄递环节着手,于次年6月联合东莞警方破获了以东莞虎门镇为中心的“12.16”利用物流销售假冒卷烟特大网络案件,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5名,涉案金额1.27亿元,涉案卷烟近1.6亿支,涉及21个省(市、自治区),刑拘12人,实现了黔南州部督案件零的突破。
有资料显示,五年来,黔南州共查办各类涉烟违法案件3059起,其中:破获案值五万元以上大要案件561起,“双30”真品卷烟案件35起,国标网络案件40起(含公安部、国家局督办案件2起)、省标网络案件42起。共查获假冒卷烟1283.218万支、案值1911.727万元;查获走私卷烟266.972万支、案值294.85万元;查获烟叶(烟丝)888吨、案值4332.398万元。共计移送司法机关刑事拘留124人、逮捕127人、判刑52人。重大网络案件查办质量三年位列全省第一。
屡建奇功的背后,定有不凡的作为。
今年5月,由黔南州公安、黔南州烟草两家合作共建的全省第一家警烟跨界联动的“警烟情报研判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通过搭建一系列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执法资源共享,有效整合各方办案力量,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去年,黔南州烟草专卖局在认真总结“12.16”和“10.11”两起部督案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首次总结提炼出侦办互联网涉烟案件“1234”工作法,作为侦办互联网涉烟案件的工作指南,并获得贵州省烟草公司2019年度全面创新创效活动成果三等奖,是当年全省唯一入围并获奖的专卖类项目成果。
通过“1234”工作法的延伸和运用,2019年黔南州各级专卖部门共查办各类涉烟网络案件14起,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已办理涉烟网络案件25起,办案效率大幅提升。
受暴利的驱使,近几年来,不法分子制售假烟的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手段不断翻新,行为更加隐蔽,分工更加精细,逃避打击方式也“升级”了好几个版本,加上犯罪团伙反侦察手段越来越强,打假破网难度也越来越大。
参与该案侦破的姚超警官建议,希望网监部门加大对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平台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删除网络非法涉烟信息;烟草专卖部门要加大假烟危害性的宣传,提高消费者辨别假烟意识,强化市场监督管理,让假烟没有市场;警烟两家还要再加马力,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从源头上打击非法经营烟叶原料犯罪行为。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加大对物流快递行业的监管力度,从运输流通渠道斩断利益供应链。只有多方合力,才能净化卷烟市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收网行动现场
现场查获的寄递物流单
专卖人员向零售户宣传法律法规
专卖人员教群众辨别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