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2810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9-04

  在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烈士陵园内,坐落有李贞乾烈士墓和李贞乾烈士纪念塔。李贞乾是(微山)湖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领导人之一。1942年12月在抗击日军的马桥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2014年8月29日,李贞乾的英名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在抗战中牺牲的湖西专署首任专员李贞乾

  

□文/图 梁茂芝

 


  

投身革命

  李贞乾,名秉刚,字贞乾,1903年出生于江苏省丰县李新庄一农民家庭,那年月的中国大地军阀割据,兵连祸结,生灵涂炭。童年的李贞乾是随着家庭的迁徙,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直到17岁,他才断断续续地读完了高小。1921年,李贞乾考入省立徐州第七师范。

  1925年7月,李贞乾从徐州师范毕业。不久,先在丰县女子小学教书,后到丰县教育局任职,兼任二区学委委员。“五卅惨案”发生后,学校组织学生排练上演了一批进步话剧,影响很大。国民党县党部十分恼火,即派警察入校搜查,勒令校方开除进步师生。当时,李贞乾挂了个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的名,他一面想方设法拖延搜查,一面利用执行委员的身份,在一些场合据理力争,指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生宣传爱国没有错!”县党部无奈,只好借故将他调往丰县中学任校长。1928年,他受聘任丰县师范校长。这时的李贞乾,虽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但他富有爱国心,同情革命,追求真理他以勤勉的工作,强烈的正义感,贏得了师生们的尊敬,成为丰县教育界颇有威望的人士。

  李贞乾的人生之路发生重大转折,是在1930年春结识了孙淑平。孙淑平系当时以丰县图书馆管理员身份作掩护的中共徐海蚌特委委员兼秘书(后任特委宣传部长、特委书记)。他经常同李贞乾促膝交谈,给他讲解马列主义原理,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他一起分析时局探讨救国救民之道。两人心心相印,结为挚友。

  在孙淑平的引导下,李贞乾先后阅读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著作。他心里豁然开朗,思前想后,毅然退出了国民党县党部。1935年,他排除阻力,聘请孙淑平等到校任教,将国民党设置的“党义” “修身”等课程,改成通俗哲学。他还支持进步学生组织“读书会”,研究进步作品,开展党的宣传工作。

  1936年8月,日军侵犯绥远。爱国将领冯玉祥率部反击。李贞乾和孙淑平组织师生成立宣传队,走上街头演讲,声援绥远抗战,并将募捐款寄给抗战前线的将士。

  在中共党组织的帮助下,李贞乾以丰县中学为主,联络其他学校,成立了“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服务团”进厂下乡,演出抗日剧目,发表救亡演说,其影响遍及全县。1937年12月,通过中共党组织的工作,丰县成立了抗日动员委员会,李贞乾被选为委员。他不遗余力地为委员会筹集枪支、弹药、车辆,培训抗日游击骨干等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8年春,经中共丰县县委书记王文彬介绍,李贞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舍家抗日

  1938年5月,李贞乾的家乡李新庄成立了丰县抗日游击队第六中队,他被任命为队长。

  6月13日,湖西党组织在丰县城南渠楼组建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总揽丰县、沛县、单县等10县的地方抗日武装力量,李贞乾担任总队长,王文彬任政委,郭影秋兼政治部主任,张如任参谋长。下辖五大队至二十三大队,共1000余人。第二总队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李新庄一带。李贞乾动员全家人站岗、放哨、送信、烧水烧饭,竭尽全力参加抗日活动。他还和家人商量,将家里的土地、粮食等捐献给总队。只要二总队来到李新庄,李贞乾的家就是二总队的“家”。群众感慨地说:“李贞乾为抗日,舍财舍物,一颗心滚滚赤红。”在李贞乾的带动下,李新庄一带的群众踊跃抗日,要人出人,要钱出钱,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李贞乾带领二总队,肩负人民的重托,英勇作战,先后在马良集、黄庙、华山、河口、旧城等地重创日伪军。1938年夏末,日军为扩大其占领区,从砀山沿公路向单县侵犯。李贞乾率部埋伏在公路两侧,待日军进入伏击圈,突然开火,打得日军晕头转向。日军重整队伍,摆开架式决战。“得势则战,否则避之。”李贞乾果断地命令部队撤离,尔后与日军玩起了“捉迷藏”。日军伤亡数十人,二总队仅轻伤一人,士气昂扬。“土八路”狠揍了“皇军”,群众大受鼓舞,纷纷杀鸡宰羊,慰劳子弟兵。街头巷尾又有歌谣唱道:“李贞乾,活神仙,点化鬼子四处转;二总队,真英雄,打得鬼子发懵懵!”

  在丰县北部,盘踞着一支伪军王献臣部。这帮家伙常背靠“皇军”,无恶不作。李贞乾统一指挥丰县、沛县、萧县、单县一带的武装力量,给王部以狠狠打击。王献臣顽固到底,于1938年11月,勾结日军偷袭二总队的后方——李新、闵陈、温庙等村庄,李贞乾的二弟李坤若带领区中队和民兵,与敌展开了血战。坚持了一天半,终因敌众我寡,弹尽无援,战事失利。李坤若和李秉公(李贞乾的四弟)壮烈牺牲。李贞乾的母亲和妻子、儿子等亲人被敌人抓去,房舍被烧成一片瓦砾。

  王献臣还威逼李母、李妻写信,叫李贞乾投降,扬言不投降就将他一家老少杀掉。李贞乾失去两个弟弟,老母、妻儿又身陷虎口,他心在淌血,禁不往簌簌落泪。然而,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退步。他毅然地对大家说:“不管敌人使什么毒计,我李贞乾决不投降!”大家本来是来劝慰李贞乾的,此时却个个义愤填膺,都暗暗攥紧了拳头:跟着李贞乾,上刀山,下火海,死不回头!为打击汉奸王献臣的嚣张气焰,二总队组织突击大队对王部发起攻击,予以重创。不久,二总队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李贞乾任支队长。

  1938年12月27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由晋西南进抵鲁西南,在崔庄、韩庄一带歼灭王献臣部800余人,王部元气大伤。1939年1月,挺进支队与六八五团合编为苏鲁豫支队,将原挺进支队的五、六、八、十三大队改编为苏鲁豫支队四大队,李贞乾任苏鲁豫支队四大队大队长。四大队转战萧县、宿县等地,发动群众,打击敌人,声威大振。

  1939年7月1日,李贞乾率部挺进鱼台县,和湖边游击四大队紧密配合,歼灭伪军700余人,生擒伪县长朱启森。7月3日,李贞乾被鱼台县群众选为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勤政为民

  1940年7月,湖西一带各县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为统一领导丰、沛、单、砀山、金乡、鱼台等县的抗日工作,党组织在1941年秋又成立了湖西行政专员公署,李贞乾被选为第一任专员。

  1941年至1942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时期,湖西地区的处境也十分艰难。日伪军竭尽一切手段,对湖西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和封锁,铁蹄所到之处,人畜不留,房舍无存。

  李贞乾面对困难,毫不退缩。他对专署“一班人”说:“黎明前总要有一段黑暗,冲破黑暗就会迎来曙光。现在,我们咬咬牙,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李贞乾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中,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和“三三制”原则。为了搞好普选,他一个县一个县地走,一个区一个区地考察,原则指导,具体帮助,很快在专区和各县、区、村四级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随之,建立了县大队、区中队和村民兵队等组织,各地的“农救会” “青抗先” “妇救会”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也如后春笋般成立起来。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在每区成立一至两所完小。1941年3月,又开办了湖西抗日中学,李贞乾兼任校长。抗日中学突出抗日教育,为湖西地区培育了大批人才。

  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度过灾荒,保护生产力,支援战争,李贞乾同专署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制定了减租减息法。他亲自组织工作组下去试点,取得经验后召开会议推广。实施过程中,他深入区、村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减租减息运动顺利进行。群众说:“共产党这样关心咱,咱有啥说的?同鬼子干到底!”

  

壮烈捐躯

  于1942年12月,日伪地对湖西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

  来犯之敌为日军石井师团和伪军一部,有3万之众。21日晨,敌以散兵队形,张开大网,向驻单县马桥的湖西专署、北常集的地委和军分区机关及驻八大庄的军分区十团扑来。我方在这几个地点的正规部队、警卫部队和民兵,总共不过千人。敌我力量悬殊,敌人来得又是这样突然,形势异常险恶。

  在马桥的李贞乾,一面迅速将专署人员集中起来准备行动;一面派联络员去十团联系,叫他们掩护专署、地委和军分区机关及群众转移。然而,敌人已切断交通,联络中断。

  这时,东面的村庄已腾起烈火,原野上隐约可见端着刺刀的敌人身影。李贞乾命令留下的干部战士准备打阻击,掩护转移。敌人冲上来了,李贞乾一声令下,仇恨的子弹哗哗射向敌群,敌人一片一片地栽倒,为了转移人员的安全,同志们前仆后继,顽强地抗击敌人。

  打着打着,李贞乾发现村北方向敌兵力薄弱,便带领队伍向村北突围。同志们拼死杀开一条血路,进到一条干涸的漫河滩。顿时,漫河滩落下了密如雨点的炮弹、子弹,一些同志相继倒在血泊里。突然,一发六○炮弹在李贞乾身边炸响,李贞乾身子一晃,胸部涌出一股殷红的血。

  李贞乾极力支撑住身体,向大家交代说:“掩护任务已经完成,立即向前方村庄突围。”他费力地喘着气,又叫警卫员扶自己上马。大家以为他要骑马突围。哪里料到,他突然一拨马头,朝突围的相反方向驰去。战马疾如闪电,扬起一溜长长的烟尘。敌人立即掉转火力,射向烟尘腾起的方向。

  同志们这才猛然醒悟:李专员你是为了我们啊!大家迅速跃出隐蔽地点,奋力向前面的村庄奔去。同志们朝前跑着,却忍不住回头张望。他们看到了:一团硝烟在战马旁忽地腾起,战马倒下去了,李贞乾再也没有站起来……

  1945年,湖西人民为悼念李贞乾等烈士,在单县修建了烈士陵园,园内修有李贞乾烈士陵墓,以资永远纪念。

 

 4197-3-2.jpg

李贞乾

 

 4197-3-3.jpg

党史资料中关于李贞乾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