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720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3-31

业内“大咖”谈疫情下的贵州文旅业:

 

数字互联融产业 练好内功增质效

 

□本报记者 李 丽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近些年一直保持“井喷式”发展态势的贵州文化旅游业受到重创。虽肩负压力,但从业者对贵州文旅业的热爱与探索不减,都在蓄积力量,待疫情结束“又昂然前行”。

 

谢雪阳:数字化金融助企业发展

  疫情之下,整个旅游行业都按下了“暂停键”,企业的现金流更是面临巨大挑战。其中,不少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破产的危险;存活下来的旅游企业,则会迎来更新的机会。一些利好政策措施出台,为疫情后的文旅产业复苏增添了力量;但要实现更好发展,还需多种因素加持。

  贵州交旅投产业信息运营公司副总经理谢雪阳,一直深切关注旅游行业的痛点、难点。最近,她看了一份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995家中小企业,账上资金能维持3个月以内的占85.1%;还有一个关于旅游行业方面的调研称,业内有34%的企业账上余额只够用1个月、33%的账上余额只够用2个月、17.9%的大概只能维持3个月。这些数据加起来,约有84.9%的企业可能账上余额只够维持3个月。

  历经多年发展,旅游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消费结构转型方面颇具代表性的产业,直接或间接推动交通、酒店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发展。但目前,金融对旅游产业的支持还不够深入,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尚未把旅游产业纳入信贷扶持重点名单,适合旅游企业的金融产品较少。

  现金流对旅游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传统旅游行业还是在线旅游行业,或地接社、景区等上游供应商,账款结算的平均周期为45天左右,供应商前期需垫付大量资金,因此流动资金格外紧张。而作为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旅游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财务水平有待提升、信用数据积累不足,难以直接从银行获得融资,行业的整体投资水平较低。以旅游业中典型的住宿、餐饮为例,在2018年金融机构的总信贷投放中,平均只有不足2%的资金流向住宿及餐饮业。

  分析这样的现状,谢雪阳认为困境之下更需另僻奚径,“互联网时代数据就是资产”。互联网金融企业可基于大数据技术,通过个人征信、历史消费数据、个人基本情况,在无任何担保、抵押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及时放款;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可通过平台上的企业历史经营数据、订单数据、客服反应时长等诸多信息,高效、及时地完成风险管理与控制,并给平台中小微企快速放款。

  据谢雪阳介绍,遵义交旅投集团已联合华创证券旗下云码通公司,强强联手、倾力打造数字化旅游生态全场景金融科技平台——尊客云平台。它搭建一个系统的旅游产业链,给予链上企业流动性资金支持,并优化产业链管理,向金融机构推送优质的基础资产包,此为给企业“输血”;外部通过整合相关渠道进行客源引流,提升文旅产业的运营能力,从而达到流量增长的目的,提升产业效率,此为帮助企业提高自身“造血”能力。该平台针对不同的交易结构,推出了包机通、景融通、旅易融、宿易贷、车信融等数字金融产品。

  尊客云平台由3个中心、1个体系构成,以创新的区域生态支付结算体系连接各资源端、流量端,打通行业服务商的“资金数据流通通道”;用API(应用程序接口)直连方式与服务商的运营、服务管理体系进行连接,打通行业的“行为数据流通通道”,从而实现产业互联互通。

  其中,资源聚合中心是碎片化资源的入口,集景区、酒店、餐饮、交通、出行等旅游要素资源于一体,向旅行社、OTA(在线旅游)等渠道商提供“一站式”的资源交易场所;流量聚合中心是平台的流量入口,主要连接组团社、地接社、批发商、OTA等旅游渠道商在平台上做资源采集;数据聚合中心是通过旅游服务商在平台的经营数据、财务数据、交易数据等生成的有效数据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为平台入驻企业、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服务。征信体系则是通过相关数据采集、分析,与行业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一起构建征信平台,梳理行业白名单、黑名单,以更有效地“对症下药”,从而净化行业生态。

  谢雪阳表示,尊客云作为一个第三方平台,较之OTA平台提供的金融服务优势明显: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不断构建适应旅游行业的风控模型,逐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基于平台商户的利益考虑,把当地旅游资源服务商、旅游行业中小企业捆绑在一起,形成本地旅游服务联盟,面对各大OTA平台时会拥有更多话语权;商户在平台上的所有交易数据可集中留存,使历史经营数据得以积累,并将数据、资金、服务归集于本地,助力企业形成自身的有效数字资产。

  2019年5月至12月,该平台筛选一些省内文旅企业作为试点项目,采取产业互联网思路赋能B端,联合大流量端开展旅游大巴、酒店、门票、线路产品等旅游资源的采购、销售合作,取得了不错效果。如协助贵州某旅行社实现以500万元循环额度撬动6000万元资源使用,有效保障了企业的流动性资金需求。

  目前,该平台正忙于协同银行等金融机构梳理旅游行业白名单,有望今年5月让第一批白名单企业在平台上获得授信;联合熙悦途酒管公司推出酒店行业的流动性支持方案,希望能在危机时刻帮助一些企业共渡难关。

 

马骏驰:修炼内功 由危转机

  “近期,旅游景区已经逐步对外开放,贵州旅游业迎来新的曙光,让广大旅游从业者看到了希望,旅游市场恢复也有了转机。”贵州天河潭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骏驰说,但目前仍需保持严守态势、紧抓疫情防控,保障广大游客、旅游从业者的生命安全还是恢复经营秩序的重中之重。同时,景区防疫物资齐备、完善的消毒措施、疫情防控培训、应急值守、疫情宣传公示等,也是有序开业的基础条件。

  疫情过后,国人的旅游热情将再次被点燃。但目前疫情尚未完全退去,国外的疫情还呈扩散趋势,国人的出游行为会更慬慎、理性,省内游、短线游将成为今年旅游市场的主打产品,离市区较近的景区将成为本地市场的香饽饽。据马骏驰介绍,天河潭景区自3月25日对外开放以来,接待的2万余人几乎全是本地游客——省外游客占比较少是原来的市场短板,现在本地市场反而成了恢复旅游市场的保障。

  马骏驰认为,疫情防控将在很长时间内影响人们的生活意识及行为,大家会避免去大规模人群聚集的场所,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人员不密集且具有相对独立活动空间的景区进行休闲度假。因此,改善游客旅游环境正是今后服务工作优化升级的体现,需推动大数据手段与人工管理相结合,全方位监测疫情、人员流动情况,建立分散入园及限时限量入园机制。目前,天河潭景区已探索使用排号系统来解决旺季大规模游客聚集的状况,让游客在相对安全、舒适的设施环境里排队等候。

  景区如何做好市场全面开放前的准备?马骏驰认为,应加强服务培训、人才培养、市场分析,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前谋划好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工作。率先制定优惠措施,与旅行社、酒店、餐饮等行业进行资源整合,促进旅行社开拓市场、开展联合营销活动,形成相互促进、带动的旅游行业命运共同体;进一步细分市场,打造夜间旅游产品,拓展训练产品。打造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是小容量景区的未来发展方向,能有效解决小容量景区的痛点,可通过设置旅行助理或旅行管家的方式快速启动VIP服务。目前,“五一”小长假旅游搜索量已增长70%,国内游正加快复苏,各景区可在此之前针对不同群体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迎接疫情以来首个旅游黄金高峰期。

  单一门票经济是景区发展的壁垒,推行“旅游+”模式、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探索打造多经济产业融合的文旅综合体成为景区的发展趋势。2016年,天河潭景区以“一站式”旅游景区为核心思想,在保持原有自然资源完整性的基础上,对配套设施、服务体系进行全面升级,从传统观光型景区向旅游度假区转变,形成了五大特色区域:山水观光区、溶洞探秘区、贵阳故事街区、滨水休闲区·奥特莱斯商业区。从“贵州山水·浓缩精华”到“秘境天河、集粹贵州”,这里集合山水田园观光、老贵阳文化体验、时尚商业购物、滨水漫步休闲等多种体验,全新打造的水秀景观将现代科技元素与水文化相结合,呈现出“白天一景、晚上一秀”的美景。近几年,天河潭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从原来每年60万人增至每年150万人。通过引入康养休闲运动、国际度假酒店、生态农旅观光等项目,还实现文商旅、农体旅有机结合,进一步刺激游客的二次消费,逐渐形成了具有体验感、国际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

  旅游质量提升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为进一步优化度假产品体系,全面带动周边区域旅游产业升级,打造世界级的康养休闲度假目的地,天河潭于2018年启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面积12.87平方公里,将景区周边村寨纳入度假区范围,打造观光核心、综合服务休闲、商业休闲度假、漫活乡村度假、康养娱乐度假五大区域,并完善整体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延伸旅游度假产业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塑造国际旅游品牌形象。

  2019年12月31日,天河潭奥特莱斯正式开业,成为首个建在景区里的文旅商业综合体。开业首日实现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开业前一周日均客流量逾1万人,有效弥补了景区淡季市场。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天河潭的所有景区、商业体陆续停业。奥特莱斯从2月29日恢复对外开放,至景区3月25日正式开园,累计入园4万余人,实现经济收入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