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
——记六盘水市政协委员王双
□邵 娴 董丽华
2020年新春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六盘水市政协委员、水城县政协常委、水城县人民医院院长王双以及医院全体职工的春节假期匆忙地画上了句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王双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就紧急组织召开了院长办公会议,并迅速作出决定,严格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立即通知取消全院职工春节休假,已经休假的也要求立即返回医院,全院职工进入24小时紧急待命状态。
水城县人民医院是省卫生健康委明确的全省108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之一,王双作为院长,深知责任重大。但他从医28年,曾经参加过2003年的抗击非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验丰富。因此王双主动申请担任水城县应对新冠肺炎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医疗救治协调组副组长以及县人民医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水城县人民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王双从1月22日接到疫情通知起,就吃住在了办公室,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紧急制定了《水城县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应急救治实施方案》和《水城县人民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应急预案》。在24小时之内成立了两个专门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隔离留观及疑似病例的病房,成立了水城县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领导小组、临床救治专家组、预检分诊工作组、发热门诊工作组、医疗物资保障组等各项工作组,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就此全面铺开。
王双每天带领医院领导班子亲临各个工作组现场,细心检查,亲自督战。对各个工作组存在的问题立即现场解决,对现场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立即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办法。这其中让他最头疼的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医用防护物资的紧缺,为了保障医院物资的及时供应,王双不但亲自督战药剂科、设备科联系所有医院供应商和厂商,还发动自己身边一切人力资源,多方联系和求助,最终顺利解决了医院应急防护物资的供应问题。同时还积极帮助解决了全县的应急物资保障,向县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支援口罩2000个,并联系供货商向县疾控中心支援防护服15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个全新的病种,目前尚未找到有效治疗药物,防疫疫苗也尚在紧急研制当中。但王双通过多年的中医从医经验,他知道有效的中药方剂可以宣肺健脾,提高人体对病毒的防御抵抗能力。在全国疫情严重,而防护用品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全院职工对病毒的防御抵抗能力,尤其是要确保一线防疫人员不被轻易感染,在疫情防控开始的第一时间,王双便亲自带队研究中药预防制剂,一遍遍地尝试,一次次地更换药方后,最后才将有效药方交到中药房工作人员手中熬制。并且每天亲自监督预防中药制剂的发放,确保每个医院职工都能喝上中药预防汤剂。
2月14日,当他听说双水城区各个交通防疫卡点的公安干警们因为防疫物资的紧缺,防护口罩几天才能领一个,公安干警们的防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他说,广大公安干警和我们医务人员一样身处一线,日夜坚守,也是最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于是他在医院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为双水城区公安交警执勤卡点送上煎制好的中药抗疫制剂,确保水城县广大公安干警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坚守抗疫一线,严防外部疫情输入,严把内部疫情扩散,把好水城县疫情防控第一关。
在疫情的早期,王双始终以医院为家。他率先垂范,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在医院总值班制度基础上探索建立起由院长带班的“1+1+2+4”的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他坚持每天和一名副院长在医院带班值守。其他人不值班的时候是可以回家的,而他却始终坚守在医院。有很多次其他副院长看他太累了,就劝说他“你回去休息一晚上吧,我在这里守着,保证不出任何意外,如有特殊情况就首先打电话通知你”。但他没有同意,从始至终,一直坚守在医院,因为他知道,这场波及全国的疫情可能会出现很多突发的意想不到的情况,他必须守在医院,才能保证在第一时间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当妻子用略带抱怨的语气打来电话“双哥,自从你到了水城县人民医院工作,就没有去看过一次闺女,没有和我回过一次家看爸妈,甚至连我都快记忘记你的样子了”的时候;当他和同事谈到自己的女儿“闺女在外地上学,好不容易回一趟家,真想回家为闺女做一顿她小时候最爱吃的菜”的时候,王双哽咽了。但是,为了全力协助打赢全县的防疫战,王双只能舍小家为大家。除夕夜,一碗泡面就是他的年夜饭,他说,只要我们能守住疫情,能让水城县人民健健康康的渡过春节,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每一个医学生的誓言。在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争中,王双主动请缨,临危受命,勇于担当,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一个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的责任和义务;他也用一名医者的初心和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当代医者精神,诠释了当代医院管理者的责任、担当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