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652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1-19

贵州力推“十百千”乡村振兴

 

要求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示范工程

 

□本报记者 田锦凡

 

  从今年到2021年底,围绕高速公路沿线带、特色产业聚集区及500亩以上坝区,以集聚提升类村庄为“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重点,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线,探索构建“一业为主、多业融合、共生发展”的现代乡村样板,初步建立全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为乡村振兴贵州样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日前,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1年)》,明确提出了上述目标任务。所谓“十百千”,即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打造乡村振兴10个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1000个示范村,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有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按计划,今年起到2020年,贵州将以贵阳市及其它非贫困县为重点,全力推动示范试点率先发展、提档升级;从2020年到2021年,示范工程逐步向省内深度贫困地区拓展,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新路径、新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贵州在政策上将加强财政资金、金融保险支持,加大对示范县、乡、村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投放力度,且要求财政资金以项目为载体,带动社会、金融资本投入。

 

抓住“牛鼻子”,力促产业兴旺

  根据《实施方案》明确的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示范标准,“产业兴旺”首当其冲。

  官方要求,示范县须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等12大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强化市场导向,500亩以上坝区的平均产值达9000元以上;提高经济作物比重,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达70%以上;加快集约规模发展,推行建基地、上规模、创品牌,土地产出率达5.7万元/公顷以上;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冷库建设实现县域全覆盖,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示范县至少有6家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示范村100%的农户加入合作社、100%的合作社有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建立,大力推广塘约村、大坝村等“村社合一”的成功经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1.8:1以上。

  为此,贵州将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规模调整全省农业产业结构,以500亩以上坝区农业提质增效、坡耕地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打造一批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乡村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质量效益、竞争力。

  有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革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拓展畅通产销对接机制,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发展农产品电商,携手推动“黔货出山”。

 

做好“四保障”,带动社资投入

  为推进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顺利实施,贵州将从财政资金、金融保险、用地保障、返乡人才4个方面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在财政资金上,官方要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示范县、乡、村的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对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及乡村振兴、脱贫领域公益性项目建设的支持。财政资金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按“绩效承诺奖补”原则,省级每年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在下年度资金分配中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示范村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村级自我保障、服务群众能力。500亩以上坝区支持政策优先向“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倾斜。财政资金以项目为载体,有效带动社会、金融资本投入。

  在金融保险上,人行贵阳中心支行将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信贷支持力度;农行贵州省分行将强化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战略定位,力争县域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加大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投放力度。适当降低门槛,优先安排可带动农户增收、符合绿色标准的农业产业;简化申报、评审程序,加快项目审批及放款效率,降低基金使用成本。深化银行业与共青团组织合作。按扩面、增品、提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大力推广“4321”政银风险分担业务模式。

  此外,加强返乡人才支持。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可按规定纳入就业援助、社会保险、创业扶持政策及救助体系;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可按规定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支持范围。深入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培育新乡贤成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