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服务人民中履行好政协职能
□唐 军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履职尽责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在服务人民中履行好人民政协的职能。
一、联系群众,广集民智
人民政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政协工作实质上就是党的特殊群众工作,必须把群众路线作为人民政协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由于具有政治上的广泛代表性和组织上的巨大包容性,使得人民政协与各族各界群众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一方面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把党的主张变成社会各界的共识,一方面深入了解群众期盼、汇集舆情民意,使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变成党政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民意资源,从而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工作实践中,首先要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反映群众呼声诉求作为政协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的首要环节,使履职成果成为党委、政府掌握民意的重要渠道。以此,选择调研视察课题,首先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又要贴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调研视察能够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其次要深入实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了解和掌握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找出症结,进而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意见建议,并通过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使社会各族各界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传送到党委、政府,促进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的及时解决。再次要深入一线。掌握详尽真实的一手材料,是政协提高履职成效的保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事情的真实面貌,做到不人云亦云,不主观片面,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群众的意愿能够得到正确的表达。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一线,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广泛汇集民智,才能掌握真实情况,使政协的履职成果具备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切合实际的参考价值。
二、服务群众,关注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服务百姓,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协要按照这一指引,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主动选择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一是选准课题。要立足政协自身特点和优势,抓住那些党委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政协有条件做好的课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活动,向党委政府建科学之言,献务实之策。主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惠民利民政策落实、重大民生工程实施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活动,为人民群众立好言、代好言、建好言。把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民生问题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领域,选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热点问题协商议政、资政建言,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助推社民生改善,增进民生福祉。二是搭建平台。要建立主席会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在有条件的乡镇、社区设立委员工作室,建立政协委员重要建议“直通车”制度等,进一步扩大政协工作的社会开放度,提高政协工作的社会参与度,为各界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和正常的政治生活提供畅通渠道,使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在政协这个舞台上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能够通过政协得到一定程度的疏通和调解。引导他们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稳定的工作。三是发挥作用。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植根人民、来自群众的优势,通过履行好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畅通政协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建立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载体和平台。深入推进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积极探索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实践,主动与党委政府进行协商议政,使各项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意愿、符合群众利益,从源头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问题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通过提案、民主评议、反映社情民意等各种形式,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推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党委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积极组织委员开展爱心扶助、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
三、团结群众,汇聚民力
充分发挥政协包容性强的优势和代表性广的特点,广泛团结群众,努力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一要善于集中智慧。联系广泛、包容性强,是政协工作独特的优势。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大部分是界别群众中的先进代表,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政协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广泛吸纳各族各界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把群众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总结上升为建言献策的重要依据。发挥好委员中专业人才、知识分子和企业家的作用,在行业发展方面提出综合性、专业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做好党委、政府研究决策前重大事项的调研和协商工作,把群众智慧体现到决策过程中,促进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有机统一。二要善于调动力量。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政协参加单位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邀请他们参加重要会议,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他们参与政协的调研视察活动,为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搭建参政议政平台。三要善于凝聚合力。把宣传落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作为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任务,自觉把党和政府的主张体现到履职过程中,促进社会各界统一思想,达成广泛共识。注重发挥政协委员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性作用,通过政协委员宣传好政策、带头贯彻执行好政策,自觉支持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关注不同阶层利益诉求,协助党和政府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团结和鼓励各阶层人士共同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真正做到政协与党委政府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行。
四、依靠群众,赢得民心
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责任,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常想群众需要政协做什么,政协能够为群众做什么,政协为群众做了什么,准确把握“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正确理解“为谁履职,为谁尽责,为谁服务”。作为特殊的群众工作,政协组织要发挥位置超脱的优势经常深入群众,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密切联系群众,发挥渠道畅通的优势正确引导群众,从而在学习群众中增加智慧,在联系群众中把握方向,在依靠群众中凝聚力量,通过协商议政、调研视察、民主监督等工作载体,为助推发展建务实之言,献有用之策,尽精诚之力,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言为民所建,策为民所献,利为民所谋。
要切实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一切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多做谋民利、促民富、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切实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要始终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心心相印。通过不断地改进学风、会风、文风,使政协的各项工作更扎实、更务实,为顺利做好履职为民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在工作方式上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以理服人,与社会各界人士之间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包容体谅;始终情牵民生、心系百姓,全面反映民思、民盼、民忧,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多办群众真心高兴的事,把服务人民群众切实贯穿到政协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