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数据+实体经济”显身手
□本报记者 李 丽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大数据列为三大战略行动之一,从全省战略高度定义大数据产业,在经济层面发力监管、指导、服务、推动等,大数据有效运用深刻改变了经济运行方式,实现了有别于以往的高效发展。
数据领跑,降低创业成本
2016年,原贵州省工商局依托“云上贵州”政府部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并上线运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信息系统;同年9月12日,在全省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比国务院规定时间提前近20天;两个月后,再次升级改造“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信息系统,增加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功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全省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统计等部门通过“五证合一、一照一网”信息系统,共享交换企业信息达1063余万条。
“通过‘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多证合一’信息系统和贵州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推动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统计、公安、海关等部门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促进了政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效提升了部门之间的政务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水平,进一步降低了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6年,贵州工商部门还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率先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使贵州成为全国首批、西部唯一建成并上线运行的省份之一。该系统面向省、市、县三级国家机关用户,开展涉企信息归集、传送、公示及部门协同监管、联合惩戒。目前,已为省、市、县三级国家机关开通13000多个用户,打通部门、层级之间的涉企信息联通渠道,累计归集全省45个政府部门的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年报等企业信用信息3267余万条,并广泛运用于联合惩戒、信息公开;在联合惩戒方面,累计协助人民法院公示股权冻结信息10424条,全省有196827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8582户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在办理银行贷款、招投标等方面受限,失信市场主体及相关责任人受到联合惩戒;在信息公开方面,持续向社会公示全省企业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抽查检查、年报等信息。此外,采取数据接口方式向货车帮等20家企业开放企业信用信息,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目前,贵州省市监局已在“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建成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大数据分析可视化系统,可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规律、特征,发现违法违规线索,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形成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型监管服务机制;同时,深入挖掘并综合利用全省企业登记、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数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归集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企业年报公示、即时信息等数据及互联网涉企信息,成功研发出市场主体大数据分析系统,包含市场主体发展动态及企业发展分析、经济形势分析、公示系统企业查询情况分析、企业活跃度分析、企业全息画像、企业年报信息分析、联合惩戒信息分析、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分析、市场风险预警等模块功能。通过分析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大数据,起到了引导投资创业、服务政府决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加强市场主体服务及监管的作用。
工业融合,企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贵州先后出台《贵州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省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等文件及配套政策,着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及“两化”融合,促进高端企业、先进技术与产业企业有机嫁接,加快传统产业、服务业信息化改造。通过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收获了实效。
指导、支持全省企业加强内部网络改造,实现机器、设备、部件、系统之间数据联通、灵活组网,形成从制造信息系统到互联网的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互联;引导基础电信运营商在重点工业园区实施光纤到企工程,有序布局无线基站,提高网络传输质量,降低企业网络应用成本;搭建贵州“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优强云服务企业提供更丰富的云平台服务;支持省内企业开展平台、网络应用、标识解析、工业信息安全及工业互联网APP应用建设工作。
组建“万企融合(工业)专班”,开展万企融合大行动工业领域专项行动,推动传统工业企业处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标杆项目。目前,贵州黎阳公司、振华集团等一批代表性企业项目,已获工信部列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提升产业规模总量:以“千企改造”工程为抓手,利用财政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基金,围绕智能终端制造及配套、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材料、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等产业,加大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力度,做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新增长点:以“千企引进”工程为抓手,瞄准补链、延链、强链目标,重点针对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协调服务,促成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大力推动贵阳、遵义、安顺及贵安新区等重点地区集聚发展,今年将形成一个以手机、电视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为主的400亿元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陆续印发《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行动2019年行动计划》,统筹指导全省各地加快布局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理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应用,促成贵阳海信、浪潮、拼多多等优强企业在黔布局超高清视频、太阳能光伏、无人机、电子商务等上下游产业。
目前,贵州已初步形成工业互联网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贵阳)二级节点正式建成并上线运行。据统计,贵州“工业云”服务平台应用率达38.4%,已累计实现生产设备联网接入平台4085台,为480余家工业企业提供深度应用云服务,带动2000余家工业企业使用供需对接服务,累计成交金额逾100亿元。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贵州区域“两化”融合指数、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别达77.58%、44.5%,较上年分别提高5.34、1.2个百分点;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34.2%,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48.7%;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高于全省工业2.2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3%。全省“两化”融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今后,贵州将进一步加快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方面融合升级,实施好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经营流程数字化、有色行业产线质量数字化管控、军民融合产业大数据应用、民族制药行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电力生产过程智能化、智能电网改造等工程,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贵州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贵州已决定从去年开始,每年建设60个融合标杆项目、600个融合示范项目,到2022年带动6000户工业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6000户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系统构建全省工业互联网体系,夯实筑牢网络基础、培育打造网络平台、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创建应用试点示范、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力争实现全省总体水平步入全国第二方阵、部分领域实现创新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