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三个关口” 做到“三个坚持”
——白云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扫描
□赵 娟 张洪维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肩负着“存史、资政、团结、育人”职责,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是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白云区政协文教卫生与文史学习委员会作为文史资料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征集无禁区,出版有纪律”的要求,严格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坚持政协特色 保障文史资料工作有力
区政协在文史资料工作中始终坚持“三亲”“三性”(三亲: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三性:史料性、可读性、统战性),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历史真实的认识,在人员保障、工作保障、经费保障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领导重视,服务保障到位。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优势和作用,就在于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促进和推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要求。一年来,白云政协文史工作坚持贯穿这一思路,得到了区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把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纳入主席会议议事日程,积极研究、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进了文史资料工作顺利开展。
职责清晰,工作有序推动。文史资料工作作为区政协文教卫生与文史学习委员会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一边负责开展好区文化、教育、卫生、文史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专题调研和视察,收集、反映本委成员和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撰写和督办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职能外。一边负责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出版、发行和研究工作,收集整理了白云区具有历史价值意义的文字、影像、照片、录音、实物等资料。
载体突出,作用发挥明显。《白云文史资料》作为存史的重要载体,自年1983年创刊以来,在区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下,按照“有史料价值、有教育意义、有借鉴作用”的标准,不断创新征集方式,拓宽征编路径,所编史料从细碎化、零散化到系统化、专题化,数量上从少到多,篇幅上从薄到厚,连续出版了22辑,为表现和还原白云区真实的历史,作出了特殊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
坚持问题导向 提升文史资料征编水平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中也面临了认识不够人才短缺、征编工作青黄不接、经验不足选题狭窄等问题,文教卫生与文史学习委员会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补齐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切实提升政协委员、政协干部在调研、采访、整理、查找、撰写、收集、整理等征编工作水平。
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认识。针对征稿困难问题,区政协区政协文教卫生与文史学习委员会专门组织召开文史资料征编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白云文史资料》的收集征稿组稿工作,并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专门邀请贵阳市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金萍、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李芳两位长期从事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专家学者,结合多年的编撰实践经验,给参会人员讲解政协文史资料的背景和影响,地方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撰写要点等文史知识,并与参会人员进行现场交流。部分特邀政协委员及区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负责人2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围绕如何做好资料收集、篇目撰写及资料的通篇布局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培训,大大提升了政协委员参与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已收到委员投稿20余篇,向市政协文史委推送百年教育方面文史资料5篇,推送富美乡村建设方面文史资料1篇,为更好地征集保存史料,传承白云区历史文化遗产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为编辑白云文史第二十三集收集到了有益线索,《白云文史第二十三集——贵州铝厂建设50周年画册》编撰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
特聘专家顾问提高编撰水平。针对稿件质量不高问题,区政协专门聘请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李芳为白云文史资料特邀顾问,按照白云区政协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对文史资料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现阶段政协文史工作的重点,收集整理有关白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口述资料。对所征集的史料进行考证、校勘和筛选,为编写文史资料提供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做好文史资料征编方案制定、稿件征集、编辑校改、审阅把关等环节工作,注重重头稿件约稿、催稿工作,着力提升《白云文史》图书质量,有力推动白云文史资料的编纂工作。
坚持工作创新 拓宽文史资料征集渠道
区政协在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距离高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做好“加强”和“改进”两篇文章。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对文史资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好政协文史委优势,进一步强化建国后史料的征集工作。加强文史工作者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外出学习取经,积极参加上级政协举办的文史工作人员培训班学习,提高史料整理、撰写、编辑、出版、归库的能力。
增加经费投入,着力拓展稿源。建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人才档案库,网罗一批文史资料爱好者,为其建立档案,通过联谊方式,拓宽稿源收集渠道。同时建立文史资料稿酬制度,提高撰稿人员积极性,激励作者多收集、多撰写,从而拓宽稿源渠道。
创新征稿途径,丰富稿源渠道。与宣传部门、民族宗教部门、地方志研究机构和协会、党史部门等长期保持协作关系,经常联谊、常座谈,广泛征集稿件,扩大稿源。充分调动委员、乡(镇、社区)政协联络组联络员积极性,挖掘乡(镇、社区)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史资料和发挥委员的潜力。同时,吸纳各界人士、学者以及老政协委员参加,壮大文史资料研究、征集、撰稿队伍,增强文史资料工作力量。
建立征稿网络,扩大征稿范围。组建联络员和特约征稿员队伍,鼓励外地文史资料收集、研究、写作爱好者加入。突破征稿范围地域局限,可通过网络向全国各地征集,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征集其它史料,使白云区的史料内容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