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老农
□由淑杰
我的父亲是个老农,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土地,他对土地的热情,不亚于生命。父亲没有什么文化,他的人生哲学,生活本就简单,幸福用加法算,负担用减法算,就够了。
母亲中年之后,疾病缠身,是父亲陪在母亲身边,我们姐弟得以分身,忙在各自的岗位上。从我记事起,母亲足不出户,除了舅舅家里有事,会去捧捧场,其他没有什么外交活动。而父亲则恰恰相反,他对谁都很友好,每天都要外出走走,也许就是这样,父母的生活得以相安无事。
母亲这辈子,谁也信不着,家里什么东西,只有她放起来,那才是最安全的,就是父亲用完,她也要锁起来,久而久之,父亲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不管用什么,都要找母亲,而母亲又总是不慌不忙的,这有时候,让父亲很恼火。这样的事情,几乎是每天都要上演,也因此,父母的日子过得比较“热闹”。
父母一辈子,居住在农村,习惯了把着季节的脉搏过日子,一天天,一月月,一季季,一年年地品偿着自己劳动所得。他们很少出门,我结婚二十多年,父母也没来过几趟。每次都推托说鸡鸭鹅丢不得,牛羊没人喂不行……父亲节回家,父母格外高兴,父亲也多喝了一杯,话也多起来。父亲这个人,你当多大官,多有钱,他不羡慕;一生只羡慕人家和和气气。
让父母看了老照片做成的电子相册,母亲觉得照片里的自己,更让人满意;而父亲则有些伤感,奶奶没有享到福,就去逝了;妹妹,是父亲最费神的一个孩子,最终也未能保全她的性命……父亲明显的老了,提起很多过往,提起我们几个缺少关爱的孩子,这样安然的长大、懂事,让他心慰。
喝了酒的父亲,眼睛有点湿润,他说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油姓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相传唐朝时期,一位牛姓高官在朝廷上得罪了皇帝,被斩首,而他的子孙为逃脱牢笼之灾就纷纷改姓为“油”。山东荷泽李村镇油楼村的油姓家族,源于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洪桐县大槐树下有油姓叔侄两个,随元末明初(1368——1398,朱元章时期)洪同大移民来到山东,叔叔在后楼安家,侄子在前楼开枝散叶,我们是侄子这一脉的传承,到我们这一辈父亲是二十一世,我们是二十二世……只可惜,在社会上混了这么多年,三点水,让我混丢了,我的所有证件上,只有“由XX”,但我不敢让父亲知道。
父亲一生饱经风霜,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十三岁的父亲,随祖母逃荒来到北大荒……人吃人,竟也不是奇怪的事……父亲不善言词,平时也很少表达,沉默时总是叼个烟袋。他猛抽几口,泪眼在烟雾中朦胧着。自然灾害过后,父亲就想着回老家了,可这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今日在父亲的絮絮叨叨中,我知道,父亲的乡愁越发的重了。
看着父亲那花白的双鬃,还有那不再挺拔的腰身,心底涌起隐隐的痛……努力这许多年,无非是想逃避贫穷,远离不幸,可回过头来发现父母依旧在不幸中挣扎……听着母亲那些似懂非懂的话,望着那被多年疾病折磨的几乎没有表情的脸……理解父亲的声声长叹。是我们不好,是我们不争气,三十多岁,还不能让年迈多病的父母享受轻闲。做儿女,做到这个地步,该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父亲很少提起苦难,一天总是乐呵呵的,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打电话,父亲都是那么的满足,“家里什么都不缺,我和你妈都挺好”,这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话。父亲是我这辈子见过的人当中,心量最大的一个,不管是什么天大的事情,在他那里都不算事儿,他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他常夸口,以前地主老财也没有他现在过的好,他是我这辈子最佩服的人。
在我心里,父亲就是一个擎天柱,为我们把即将蹋下的天,顶起!父亲是一把雨伞,遮住所有的风吹雨打。父亲是一屡阳光,让风雨飘摇的家保留着温暖。让我们得以在这片晴空下,轻松安然地生活。父亲的人生态度,影响着我们,不管我们在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和不如意,都是乐观的去面对。不论生活如何地考验我们,我们也会坚持,也会忍耐,不会轻易被吓倒。
父亲是个老农,他身上有着农民的优良品质,淳朴善良,勤劳忠厚,在土地上战斗了一辈子。他面朝黄土,背朝天,任劳任怨地耕耘在土地上,和众多农民们一起,用勤劳的双手种出了中国十多亿人的口粮。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庄稼院里生,老农的心眼儿好,人人都有杆称,抱着那月亮睡,顶着那太阳升,披星戴月自力更生,不与人斗,也不与人争,看似平淡其实也不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