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施策 对症下药
最高法开了一次特殊的民企座谈会
7个月后,中国召开了另一次针对民营企业的会议,与2018年11月召开的那次重要会议同名——民营企业家座谈会。
5月3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最高法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并讲话。
根据媒体观察,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级别最高的有关民企的座谈会,时间长达近4个小时。
当天深夜,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在内的央媒对此次会议做了大篇幅报道。新华社称:“企业家直奔主题、实事求是;最高法直面需求、坦诚回应。”
会开有“因”
这次民企座谈会为何选在5月底召开?纵观发展全局,其实并非偶然。
去年5月31日,最高法公开宣判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案,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张文中及同案被告单位物美集团无罪。一桩冤案得以平反,成为“人民法院落实党中央产权保护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政策的标杆案件”。
身为典型,张文中亲自来到会议现场。他感慨地说,一年前自己被最高法宣判无罪,是他一生永远铭记的日子。“相信法治的阳光会越来越持久地普照中华大地。”
除了再次树立典型,这次会议与近期发生的贸易冲突也不无关系。
周强在会上强调,要加强民商事司法保护,深化对经济新业态的研究,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服务好创新驱动发展。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刘劲最近表示,中国的商品出口有六成来自民企、三成来自外资企业,国企只占10%。由此可见,民企是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最直接受害者之一。
如果说前期的“去杠杆”是民企“内忧”,那么近期日渐严重的贸易冲突则是民企“外患”——此时获得最高法支持,对民企而言非常关键。
“企业家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周强在会上称,最高法将对司法解释进行全面清理,对涉及民企的不平等规定一律予以废止;充分挖掘、运用司法大数据资源,为民企防范及化解风险提供参考;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携手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大佬话期望
此次座谈会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它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民企大佬同时现身最多的会议。
最高法官网公布的名单显示,包括全国人大代表方同华、朱建弟、刘庆峰、李光宇、陈乃科、姜明、梁稳根、熊建明,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王玉锁、毛熠、左晖、孙尚传、孙陶然、李占通、李宗松、余渐富、张文中、柳传志、洪崎、尉立东、陈东升在内的22名民营企业家,受邀参会并先后发言。
他们来自科技、金融、医药、教育等不同领域,既有“平反典型”张文中,也有中国企业“教父级”人物柳传志;既有新晋“政商典型”左晖、孙陶然等,也有老派的制造业大佬梁稳根,还有金融大佬洪崎、陈东升等。
新华社在会后发布的新闻稿,披露了很多企业家的发言内容——
陕西必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宗松说:“司法是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最后防线。今天的座谈会,再次释放了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强烈信号,令我们深受鼓舞。”
天明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姜明说:“近几年,最高法围绕保护民营企业家出台一系列司法解释,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许多工作做到了我们心坎上。”
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表示,人民法院依法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正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切实体现。
专门从海外赶回来参会的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乃科认为,民企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应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更好地引导不同类型企业公平发展。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庆峰认为,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核心技术更需保护,必须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稳根建议,加大对滥用知识产权、窃取和泄露商业机密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数据权保护,把握住当前的数字化转型机会。
“合法、守法的企业,才能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建议,为不动产交易行业提供更多司法案例,促使企业更好地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
据悉,民营企业家们的意见、建议涉及为律师调查取证提供便利、修改司法解释体现平等保护民企原则、打击民企内部人员职务侵占、保护民企商业秘密和商誉、支持鼓励保护创新等内容。
此次会议最大的焦点就是张文中,他认为心无旁骛才能行稳致远,“人民法院全面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真正成了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定心丸’”。
多部门力挺
据了解,最高法曾于去年11月23日召开“推进破产重整,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企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民企破产重整经验,研究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破产重整助力民企纾难解困、提质增效问题。
而事实上,近期也有多个中央部门密集表态力挺民企。
5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全面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会上说,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有效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央行正采取“三箭齐发”措施破解民企融资难题。他还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5月30日,央行行长易纲指出,解决好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直接融资问题,是央行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要确保实现国有大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的目标”。
中央各部门如此密集支持民企,与当前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
5月26日,央行研究局原局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在“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2018年初有一些去杠杆动作太猛,包括资管新规、PPP清理等,导致监管叠加等问题;影子银行渠道快速萎缩,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及一些违约问题。
近期的贸易冲突,进一步加剧了民企融资困境。有数据显示,民企依赖的表外融资同比增速从去年下半年贸易冲突以来一直是负值,今年4月进一步降至负10.9%。
海关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民企进出口总额为12.1万亿元,民企对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贡献超过了50%。
(来源:一见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