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企业活力涌流 区域经济繁荣
产业从粗放向集约升级,产品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企业增长动力持续释放,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在全面推进“千企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黔西南自治州呈现出了极大的发展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州实施“千企改造”企业100家、项目100个,累计完成投资137.9亿元;2017年,全州实施“千企改造”企业100家、项目100个,累计完成投资169.3亿元;2018年,全州实施“千企改造”企业128家、项目137个,累计完成投资106.94亿元,制定转型升级方案383份。
创新驱动
近年来,黔西南州逐步建立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工作合作机制,对技术难题实施联合攻关,着力打破企业发展技术瓶颈,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贵州鑫醇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联合开展的新一代煤制乙二醇千吨级中试项目,目前已顺利通过工业试验考核,具备工业化生产条件,为黔西南推动煤电化融合发展及新一代煤化工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
全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2017年,全州有7户企业列入省级品牌培育试点企业,2018年有34户企业列入省级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其中,贵州苗西南饮品有限公司被列为2017年贵州省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贵州飞龙雨绿色实业有限公司被列为贵州省2017年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企业。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顺利推进。全州能源产业优化发展,煤矿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为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实施煤矿“五化改造”、保障全州乃至区域能源安全提供了可靠供应,2017年完成7对煤矿综合机械化改造。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发展火电,推动中电普安电厂、贞丰自备电厂、安龙自备电厂建设;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建成普安横冲梁风力发电项目、晴隆县苏家屯风电场、清水河开发区中弘70MW光伏发电工程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基本形成了多元互补的能源供应结构。
推动化工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支持贵州宜兴化工有限公司围绕硝铵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幅,开发新产品以消化剩余产能;积极推动兴仁县新一代煤制乙二醇千吨级中试项目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现代新型煤化工产业。
支持黄金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推动贞丰紫金年处理450吨热压预氧化技术生产化应用,提高黄金回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支持锦丰公司开展难处理金矿资源开发生物氧化技术、菌种国产化替代研究工作。
以节能、环保、低碳为导向,积极发展水泥及制品、石材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在水泥生产行业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实施低温余热发电、节能粉磨、烟气脱硝等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规划建设集产品研发、设计、加工、营销、物流、综合服务等于一体的安龙石材产业园,着力打造“木纹石”品牌;在新型建材行业,支持、鼓励清水河循环经济建材产业园利用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生产新型墙材,支持阳光兴业公司利用秸秆等农作物生产防火、保温板材。
积极培育农特产品加工产业。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烟、酒、糖、茶、特色食品等产业,以新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带动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贵州醇、普安宏鑫茶叶、苗西南饮用水、安龙汇珠薏仁米、册亨奇松等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销售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推动中药、民族药、化学药发展,支持德良方药业、天地药业做大做强,将德良方药业、天地药业申报列入省级“千企改造”高成长性企业。
融合共赢
近年来,黔西南州加快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升级发展。
该州加快重点领域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及产品,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卫星导航等新技术、新设备在制造业应用,推动企业全流程、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
促进网络化协同。加快发展协同研发、众包设计、供应链协同、云制造等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推动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营管理全面互联;重点实施制造业网络化协同专项,在特色农产品、机械、服装、包装等行业推动网络协同设计、虚拟仿真、众包研发设计,在电子信息制造、有色、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开展网络化协同供应链管理。
促进个性化定制。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挖掘、动态体验感知等手段,充分整合市场信息及客户个性化需求,深度挖掘细分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重点实施特色行业个性化定制专项,推动白酒、特色食品、服装、电子信息制造等行业引入定制解决方案、柔性生产设备,开展小批量、多品种、柔性化的定制生产,提供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个性化定制产品与服务。
促进传统行业服务化转型升级。鼓励传统企业依托自身优势资源、业务基础,推动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仓储物流、电商销售、设备租赁及维护等服务功能的商业化延伸应用,从产品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重点实施传统行业服务化转型专项,推动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白酒、农产品加工等行业运用互联网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增值服务;搭建企业云平台,拓宽发展空间、产品渠道,培育“制造+服务”跨界融合的新市场主体。
依托贵州省“工业云”平台、黔西南建设的“企业云”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能力,鼓励龙头企业积极搭建企业级平台,形成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构建设计、生产与供应链资源有效组织的协同制造体系,提升大型企业的集成创新应用水平,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及系统在中小企业普及应用。
围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煤电网产业利益共同体,实现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积极推进州内国有企业、火电企业参股、收购煤矿工作,煤电网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