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9期 本期2542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4-30

  步入智能工业4.0时代,悠远的酿酒工业如何实现完美蜕变?4月24日至26日,由1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智慧团走进赤水河谷,带来了中国酒业史上的“最强头脑风暴”——

“最强大脑”赋能“智慧茅台”

□戴世锦

  4月25日,“传统固态发酵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在茅台集团举行,贵州省副省长王世杰出席论坛。

  出席论坛的院士嘉宾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院士、上海大学孙晋良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庞国芳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四川大学石碧院士、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文清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宋君强院士、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国投集团岳国君院士、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江南大学陈坚院士等。出席论坛的还有贵州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美圣,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唐海英、中国工程院二局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办公室主任王小文。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焱主持论坛并致欢迎辞。茅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德芹,茅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建军,茅台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卓玛才让,茅台集团党委委员、总法律顾问刘汉林,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出席论坛。茅台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何英姿,茅台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明灿、钟正强参加论坛。

茅台牵手院士团

  “院士贵州行”犹如一次盛宴,带来中国乃至世界相关领域学术最前沿的探索及视野。当天下午2点30分,“传统固态发酵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在茅台集团拉开帷幕。

  茅台期待这场约会已有多时。正如王焱所说,从2018年9月始,茅台就积极向中国工程院二局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寻求技术支持和帮助。历经半年筹备,“院士贵州行”终于如约成行。

  如何在坚守品质的同时,高质量推动“从手艺到技术”的现代化工业蜕变?茅台急需突破核心技术攻关,寻求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

  王焱首先坦诚“交底”:近年来,茅台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质量发展新理念,从生产源头抓品质,以文化服务树品牌,保持稳健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做足酒文章、扩大酒天地”战略成效持续显现;但同时,“随着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也面临传统酿造机理研究关键技术瓶颈有待突破、生态环境负荷不断加重、绿色发展体系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相关领域顶级智库的技术支持”。

  院士团与茅台一见倾心。论坛举办之前,院士们走进茅台厂区,仔细观摩流程,点赞茅台文化。

  在论坛现场,曲久辉院士回忆起童年与茅台酒香的初相见,直言对茅台“向往”多时;而今,茅台品牌愈发深入人心,飘香四海令国人为傲,更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

  毋庸置疑,论坛的含金量极高——

  曲久辉院士详细解读,如何建立水环境质量提升、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安全保障协同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治理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孙宝国院士全面展示中国白酒文化的独特优势,并给出别具一格的酒文化解读:在中国人生活中,宴宾馈友、孝敬长辈,处处都有酒的身影;茅台酒独特的收藏性,更是令人难以割舍。

  庞国芳院士深入介绍信息化引领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宋宝安院士给出了环境与农药绿色发展的前沿视角。

  此外,还有陈坚院士对生物技术领域的烧脑解读……5位院士依次作精彩报告,从水源保护、白酒文化、粮食安全、生物技术等方面,论述前沿思想、科技成果,展示科技迭代对世界的重塑,更给出了充满想象力的产业未来方向。

新科技治老痛点

  身处前所未有的大好格局,茅台仍清晰感受到传统发酵产业未知盲点带来的困扰。作为举足轻重的头部企业,茅台深知其实为全行业的痛点所在。

  而在茅台与中国工程院牵手之前,早有草蛇灰线。

  同时,还有一则不为太多人注意的消息:4月22日凌晨,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赴制酒车间调研茅台酒三轮次生产工作。

  该消息透露:茅台内部特批成立一个实验班组,由资深酒师亲自主持,完全以既有经验操作,实验结果证明“完全按老方法操作行不通”。

  院士报告从科学角度提供了有力证据。随着环境不断变化,老经验难以解决新问题。发酵产业包含的不可知、复杂性,是横亘在整个行业面前的巨大难题。

  多年来,茅台持续投入巨额资金,力求解读及破除盲区,也因此成就了众多行业领先:茅台最早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为白酒香型划分、分香型评比做出原始启动和基础性促进;茅台最早探索实践并提出“白酒勾兑”的基本概念;茅台最早探索、研究、提出饮茅台酒与健康的关系;茅台率先建立白酒酿造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认可的白酒检测实验室及微生物菌种基因库,成功获得绿色、有机、原产地三大认证;茅台拥有白酒行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从事固态发酵研究的院士工作站……

  王焱认为,“传统固态发酵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将成为一个契机,开启茅台集团与中国工程院的全面、开放、长效合作机制,助推茅台不断提升开放创新思维、技术攻关能力,促进院士研究成果在茅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共赢,进一步夯实茅台酒质量基础、保护好茅台酒酿造生态环境、处理好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更为助力传统发酵食品产业升级提供有益探索。

  要解开发酵奥秘,除了科技别无他途。目前,茅台正落地以大数据技术为主导的“智慧茅台”等项目,推进建立从生产制造、供应链到质量管控、服务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大数据、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悄然把过去的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王世杰在论坛现场做总结发言。他说,茅台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更需倍加珍惜。茅台酒是对自然资源禀赋要求极为苛刻的产物,企业发展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并持之以恒;更要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全面解读茅台酒的奥秘。感谢院士们为茅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作出的巨大贡献。

  诚如到访茅台的院士所说,科技改变世界,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当天上午,岳国君、陈坚两位院士分别以“基于大数据的发酵工业智能制造”“现代生物技术与白酒酿造”为题作专题报告,与茅台员工分享前沿科技并零距离互动,为下午的论坛带来了精彩暖场。

  “茅台虽身在山谷,但思维站上山顶。传统不等于保守,更不等于僵化。唯有适者生存,才能成为优秀传统。”主持报告会并全场聆听的王莉如是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