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3期 本期25215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3-19

  针对产业宣传与推广模式传统、手段单一等现实问题,民革贵州省委建议:

深挖潜力乘势而上 做强贵州体育旅游

□本报记者 李 丽

  作为一项在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大背景下兴起的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全新业态,体育旅游近几年发展尤为迅猛。来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体育旅游产业年均增长超过15%;文化和旅游部的公开数据则表明,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远高于全球体育旅游市场平均增速、高达30%-40%。

  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市场蛋糕如此之大,作为山地体育、文化旅游大省的贵州,如何抢抓机遇分一杯羹?是值得相关各方认真思考的问题。

优势与潜力并存

  2012年初,国务院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发2号文”)。在体育事业发展方面,新政提出“加强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积极开发民族传统竞技活动和特色体育赛事”,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为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6年底发布的《贵州省“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为突破口,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着力点,以特色体育赛事为抓手,大力培育体育新业态,实施体育精品战略,建设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力争到2020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常住人口的28%以上,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450亿元。

  2017年11月,在黔西南举办的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从3个方面支持贵州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区:支持贵州示范新业态,依托贵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山地越野、露营、航空、骑行、攀岩等形式各异的体育旅游活动,拓展体育旅游发展空间;支持贵州示范体育旅游新模式,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参与体育旅游发展,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支持贵州示范体育旅游新体制机制,从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入手,构建一套先行先试的新体制机制。

  贵州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文化多样,境内92.5%的面积为山地、丘陵,喀斯特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峰林、峡谷、天坑、石林、溶洞、湖泊遍布全省,加之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仅为15℃(在2013年7月的“中国避暑城市”排行榜中,贵阳即位居榜首),全年有300至330天可进行户外体育休闲运动,是开展徒步、露营、登山、漂流、龙舟、越野跑、攀岩、探洞、越野技能、山地车等户外运动的理想地。

  此外,贵州还居住着49个民族,各民族古朴多彩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保存完好且风格迥异。这些原生性、独占性、稀缺性、多样性的文化资源,更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挑战伴机遇共生

  贵州从1988年开始尝试开发山地户外运动,是国内开展山地户外运动最早的省份之一。在户外运动资源挖掘、品牌塑造上,已沉淀出环雷公山超100公里国际挑战赛、坝陵河大桥低空跳伞国际挑战赛、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等精品赛事。毕节举办百里杜鹃花山地自行车赛,每年均吸引国内外选手参赛;遵义弘扬红色文化,在历史名胜娄山关举办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贵阳清镇越野跑比赛、铜仁梵净山野外挑战赛、龙里滑翔伞优秀选手赛等,亦已形成赛事传统。如今,越来越多的贵州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脱颖而出,正走向全国、享誉海外。

  当前,贵州抢抓我国步入休闲时代、全民旅游新阶段的历史机遇,力争建成以山地户外运动为特色的运动休闲基地、山地体育旅游目的地,为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做贡献。但民革贵州省委调研后认为,从已开展的体育旅游经营活动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是贵州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宣传与推广手段、途径及平台均不尽人意,集中体现在宣传模式过于传统,适应不了旅游发展现状;体育旅游形象市场知名度低,旅游口号不响、体育旅游产品品种单一、体育旅游商品开发滞后、体育旅游产业链短缺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2002年初,海南就开播了专门的旅游卫视,成为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一套专业旅游卫星电视频道,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旅游为主题的专业化频道。2017年8月3日,国家体育总局与海南省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旅游卫视打造成全国体育旅游宣传平台,并在制作体育旅游精品栏目、开展赛事活动等方面深入合作,携手推动海南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促进海南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而在贵州,尽管这里山川秀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文化多样,是众所周知的公园省、体育旅游胜地,但本省贵州广播电视台却无专门的体育、旅游频道。

  民革贵州省委据此建议,着力打造贵州体育旅游宣传平台,尽快组建开设贵州体育旅游卫视频道,切实加强对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大省、国民运动休闲基地、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的宣传、包装、推广,助推体育旅游“井喷”发展。借鉴海南的先进经验,首先在贵州广播电视台开设专门的体育旅游频道,将其打造成宣传贵州体育旅游的专业卫星电视频道;其次,抓住机遇先声夺人,大力宣传、包装、推广贵州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山地户外运动大省、国民运动休闲基地的品牌形象及产品体系。

  “对于成熟的体育旅游项目,还应该与地方电视台、城市交通广播电台合作创制专题节目,在分众传媒、网络、时尚杂志做针对性的传播与营销,从而让贵州体育旅游的品牌叫得更加响亮。”民革贵州省委如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