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8期 本期2519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3-14

黄山的美

□孙秀斌

  这次报团参加黄山千岛湖四日游,旅行社看过我们的身份证后,随后就说六十五岁以上的要签免责协议,我们一行有三个超龄的要签字,特别是七十四岁的程大哥让人家担忧,这个年龄了还行吗?我说他的身体很健康,去年我们一起去了张家界。人家说黄山和张家界不一样的,十公里山路台阶,很费劲的。我不以为然地说,没事的,我们都是旅游达人。见我如此自信,旅行社没再说什么。

  在等待行程的日子里,我几次查黄山的天气,预报我们去的那几天都有雨,还有一天中雨。啊,山路陡峭,下雨路滑,年龄偏大,我在心里嘀咕着,但愿天公开恩,能给我们个好天气。

  果不其然,出发的那一天全国许多地方天气不好,南京方向大雾,高速封路。这一等就是四个小时,再加上路上修路堵车,抵达黄山的时候已是凌晨一点半多了,待安排好住宿已经两点了。导游说明天五点半就要起床,大家辛苦一点吧,否则就赶不上其他的景点了。无奈我赶紧定好表,吃上安眠药,抓紧睡上几个小时吧。

  第二天早晨,在候车的时候,酒店门口有人兜售雨衣和拐杖,我怕下雨,买了件雨衣,至于拐杖,我想我还不至于老到拄拐杖的地步吧,就没买。事实证明我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我太过于自信和低估黄山了。

  进入景区,换乘景区摆渡车,到达玉屏索道入口,在等待购票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你们的运气还不错,预报有中雨但现在是阴天,黄山这个地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接近二百天有雨,下雨是这里的一种常态。“山色空蒙雨亦奇,浓妆淡抹总相宜,”我突然想起苏轼的两句诗来,或许细雨迷蒙中的黄山,更有一番神韵。

  下了索道,导游说,我们不走回头路,十里山路,六个小时,到达光明顶后,往下走再坐索道返程。啊,六个小时,时间充裕,这正应了朱光潜老人的那句话:“慢慢走,欣赏啊!慢慢走,想象啊!”

  黄山真的很美,美的使人惊心动魄,一路走着,只见小路崎岖,奇石林立,山峰巍峨,深秋的松针翠绿间点缀着金黄色的颜色,煞是好看。登上高处,极目远眺,只见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如仙境一般。在迎客松景点,我们纷纷拍照留念,是啊,黄山的迎客松伸出手臂欢迎我们,我们怎能不激动,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一路走着,风光无限;一路看着,美不胜收。不知从何时开始?登山时我的腿肚子开始发酸,而下山也不轻松,腿肚子肌肉疼痛,后来痛得我不敢迈步了,只好一步步地往下挪。见此情景七十四岁的程大哥赶紧把他的拐杖让给我用,别说还真管用,下台阶明显不太痛了,我又怎好意思老用他的拐杖呢,他比我还大十岁呀。后来就上山他用,下山我用,交替使用。这时我才后悔了,早晨该买一根拐杖呀,为啥逞能呢?黄山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爬上来的啊。

  就在我体力不支的时候,我看到一路上有许多黄山挑夫,他们有的担着水泥,石头,有的担着水和食材,那重量可是不轻啊。其中有一个女挑夫担着水,有人计算了一下,足足有一百五十斤,这和我的体重差不多啊,我不禁肃然起敬,都说女本柔弱,但为黄山挑夫则刚呀。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他们还在用洪荒之力,肩挑着生活的重担,我的心中真是五味杂陈。

  见此情景,我十分汗颜,哪还敢说腿痛了,一路上侧身小心地为这些黄山挑夫让路。因为我知道,正是他们坚定有力的攀登,才使进山的道路永远畅通,才使黄山的衣食住行正常运作。

  黄山归来,我在朋友圈发了好几组照片,把黄山的美景与朋友分享,其中有两张黄山挑夫登山的背影。黄山的美,不能没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