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乌江繁华盛景
——铜仁市政协开展乌江航运黄金水道建设专题调研侧记
□黄 莉
“笛——”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艘客船缓缓启动,两旁漾开一道道波纹。这是乌江中下游的山城思南县洪达船队队长王守刚驾驶着客船,从县城向大溪口码头驶去。
“乌江曾是重要的航道,川盐、布匹等沿乌江入黔,桐油、生漆、茶油等山货又顺江而下进入中原。”铜仁古时因水而兴,乌江中下游的思南、沿河等县曾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甚是繁华。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乌江水运日渐没落。而乌江梯级水电开发,给乌江航运再次带来重要影响和发展机遇。
“加快推进乌江航运黄金水道建设,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这是铜仁市政协开展专题调研的主题所在。
优势红利不断向好
政策机遇较好。中央、省、市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年-2020年)》,我省也相继出台《乌江经济走廊发展规划》,为推进乌江航运黄金水道建设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
航运条件较好。乌江航道是国家规划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支线”内河高等级航道之一,是贵州北入长江的水上大动脉、融入“长江经济带”和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经过多年建设,乌江航道(乌江渡至龚滩段)已达四级航道标准,航电枢纽正在形成,随着航道进一步提等升级,具备了打造“黄金水道”的有利条件。
运输成本较低。乌江干流腹地各县区交通基础设施近几年来得到较大改善,随着兰海及杭瑞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以及乌江通道的建成,乌江腹地内已初步建立了以陆路交通为主、内河航运为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相比铁路和公路价格,水路运价最低(0.2元公里/吨),铁路次之(0.45元公里/吨),公路最高(0.9元公里/吨),同等条件下选择水路每吨货物每公里与公路相比要节约77.78%的运费,与铁路相比要节约55.56%的运费。
建言献策再现乌江繁华
以顶层规划为先导。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长支流,是贵州省第一大河,流经贵州、重庆两省市,涉及我省25个县(市、区),县(市、区)自行协调成本高、难度大,应从省级层面做好顶层规划,并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分县(市、区)行动计划,增强统一性和协同性。一要树立保护优先意识,全面制定省、市、县三级《乌江生态建设保护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生态保护屏障。二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制定省、市、县三级《乌江产业战略发展规划》,以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倒闭产业转型升级。三要围绕“交通更顺畅”要义,全面制定省、市、县三级《乌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进一步提升乌江黄金水道综合立体交通功能。
以产业发展为重点。铜仁市应扭转只重项目、重基建的思路,把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提出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立足当地实际和资源秉赋条件,依托乌江黄金水道的优势,规划好本市产业布局,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形成各区县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分工合理、衔接有序的乌江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
以生态保护为红线。在推进铜仁乌江航运黄金水道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收紧生态保护这根红线,坚持开发与保护同步,把生态目标纳入建设总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考核指标,保护好乌江水资源、河道、沿江绿色屏障以及上下游生态,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快制定《铜仁市乌江保护条例》,确保乌江流域综合保护有法可依。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建立与区域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建立出台《乌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争取把乌江中下游列为国家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乌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