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给广大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优化营商环境 让企业家安心
□贾平凡 张 盼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这样说。
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做保障。
“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给广大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
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报告提振民企信心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将制造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
“我相信,制造业会有相当大的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增值税是制造业最大的税种,在各种增值税税率中制造业需执行最高税率,此次深化增值税改革意义重大。
“着眼‘放水养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项减税降费等措施,将极大降低企业负担,幅度之大、范围之广、项目之多十分罕见,极大提升了我们做好、做实、做强民营企业的信心。”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说。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代表、委员对此纷纷点赞,认为政策“来得太及时了”。
台籍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张百良说,去年政府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等,中国营商环境在世界的排名大幅提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简化审批流程、推动一网通办、继续推进“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措施振奋人心,将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力。“相信通过今年新的政策,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定会再创佳绩。”
“通过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服务,企业将有更多时间跑市场,少费工夫跑审批。”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
对此,江浩然认为此前民企发展面临一些困难,社会上也出现一些杂音;但现在都不攻自破,党和国家对民企的政策没变、也不可能变。
“总结成绩不夸大、不拔高,分析问题不回避、不掩饰,部署工作站位高、落点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如是说。
多地施策助力民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加大,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2018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从78位升至46位,进入全球排名前50的经济体之列。
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政府严格执行、全面推进相关政策密不可分。对此,身处其中的民营企业家感触最深。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上海就召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2.0版。”王煜介绍说,上海出台的多项政策将有效缓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减轻民企运行负担、拓展民企发展空间,提升民企核心竞争力。
他举例说,现在民企办事便利,门好进、脸好看,最直观的感受是上海推出90%事项“只跑1次、1次办成”,将办理事项手续环节减少近一半、办理时间缩短一半。“企业办事少跑路、成本降低,专注经营的劲头更足了。”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郴州市长刘志仁晒出该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成绩单”:在全省率先开展“一次办结”改革,创新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后续监管;制定出台民营经济“24条”等优惠政策,推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电子机构建设,着力改善法律服务环境……
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利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制定16条民营经济司法保护措施,以此为中心构建法律风险提示、典型案例发布等配套机制和落地政策,形成“1+X”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工作机制;在全国首发《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受到民营企业家、社会公众广泛好评。
“我们充分发挥司法审判在维护市场安全稳定、保护创新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法院院长杨临萍说。
确保民企轻装上阵
如何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减税降费等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稳住就业‘主力军’。”谈及今年的工作计划,曹清尧表示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想方设法给企业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
“法治环境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杨临萍表示,重庆法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有效发挥审判职能,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律适用技术体现到审判活动中,依靠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实现良法善治、规则之治;二是探索建立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数体系,打造营商环境“体检表”;三是建立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为企业发展筑牢“防火墙”。
“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内部管理,限制监督者在监督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行为,在监督检查中留痕,让过程可追溯,不给选择性执法、任性执法留下空间。”刘志仁建议,在具体监督执法过程中应注重两方面:一是保证公平、健全法治,提升执法监督人员素质;二是力争高效,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互联互通的政府监管信息系统。
台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东城区政协副主席肖燚表示,由于客观原因,全国各地营商环境改善有快有慢,作为先行试点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市,有责任及时总结经验,在国务院统一安排下进行复制推广,为在全国范围内营造普遍优质的营商环境作贡献。
他还建议,每年应对国内重点城市进行评估,逐步扩大城市覆盖面,促进不同地区营商环境协同优化、持续改善;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营商环境相关专业,培养储备专业人才。
王煜表示,去年以来中央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帮助民企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更坚定了民企信心。作为“新一代”民营企业家,他将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做好实业、做强主业,实现航空报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