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514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3-08

“黔艾”飘香 产业兴激活大发展

□本报记者 李 丽

  “种植艾草、发展艾灸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广阔的发展前景。深度贫困县种植艾草、发展艾灸产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见效最快、周期最短、效益最长、脱贫最立竿见影的途径,符合《贵州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的4条基本原则,值得大力推广。”贵州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安迪医疗集团董事长何顺峰打量基地崭露嫩芽的艾草,心里充满着希望、澎湃着朝气与动力。

  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生长在路旁山坡、田间地头的艾草看起来虽不显眼,但对中医药产业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带动的产业效益也蔚为可观。在贵州,方才萌芽、颇富潜力的艾草产业正蓄势待发。

黔地产好艾

  作为中国传统疗法的精粹,艾灸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现代治病、养生保健的一颗闪耀“明星”。我国有着丰富的艾草资源,市场空间、需求潜力巨大,艾灸产业发展迅猛。

  来自《2016-2021年中国艾灸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的数据表明,目前国内艾灸产业正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全球市场前景可期;全国艾灸企业发展如雨后春笋,现有艾灸产品生产厂商5500多家,产品大都面向社会、家庭及医疗机构。从事针灸产品生产10余年的何顺峰认为,未来这一产业可达数千亿元市场容量。

  艾草是艾灸产品的原料,贵州野生艾多生长在路旁、林缘、山坡、草地、山谷及灌丛中,甚至田间地头、遍地皆有,资源极其丰富。“黔艾”与其它省份的艾叶有何区别?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经检测、解析,得出的结论是:贵州所产艾叶挥发油可分离出88个峰,其中鉴定56个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74.26%;在已鉴定组分中,含有37种化合物,与湖北、河南、河北等地的艾叶相同;此外,还鉴定出19种相关文献未曾记载的成分。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教授万定荣主导制定并起草艾叶国际标准,规定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1.8-桉油精等活性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限度指标,“黔艾”各项指标均超过规定标准。

  艾草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农业、工业等产业中具有广泛用途。在农业生产方面,已有专家、学者将艾草粗提物用于防治甜菜夜蛾等农作物害虫。艾草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性抗菌抗病毒药用植物,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喂饲艾草,可较为有效地防治多种疾病发生,增强畜禽体质,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并降低畜禽粪便中的臭味,增进肉质风味,提高养殖效益。目前,艾草在水产养殖方面也已实现开发应用,在水产养殖中添加喂饲艾草,具有诱食、增色、促进生长、改善品质、防治多种疾病发生等效用。多年实践表明,艾草是一种颇具农业用途、开发利用前景的植物资源。

  艾草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已有较长历史,早期人们就将艾草当成加工生产染料、印泥等工业原料。随着人们对艾草开发利用、化学成份的深入研究,有待研制开发出工业用品、畜药制剂、药品等,在工业领域的用途将会进一步拓宽。而广泛的应用,也蕴藏着产业化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的绝佳商机。

脱贫新力量

  目前,贵州有以安迪医疗为代表从事针灸、艾灸研发生产,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医疗企业,开展研发、推广艾灸产品工作,致力发展艾灸产业、引领行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然而,整个艾灸行业并未成势,仍呈“小散弱”的状况。

  去年,何顺峰的公司仅艾条、艾绒产值就达5000多万元,但因贵州本地缺少上规模的艾草原料供应,产品大都运往湖北等产艾大省加工,使产业上游链条的效益流失省外。今年在纳雍艾草基地基础上,他新增建成镇宁基地,并规划建设加工厂,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近期,何顺峰正着手准备与老龄、卫计等部门联合举办公益活动,宣传、推广艾灸知识。

  在他看来,贵州艾草一年可收割三茬,种植简单、成活率高、耐旱抗病害,有机种植前景广阔;加之艾草生长快,当年见效、多年收益,是一个比较好的脱贫项目。去年,安迪医疗基地就带动了约400户人家,每户增收2万元左右。

  何顺峰算了一笔账:一般情况下,艾草种植预计第一年每亩可有1600元纯收入,第二年每亩纯收入可达2800元以上,第三年考虑价格上涨等因素每亩纯收入将突破3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自留地种植,预计第一年每亩可有2200元纯收入,第二年每亩纯收入可达3300元以上,第三年考虑价格上涨等因素每亩纯收入将突破3500元。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实施产业化经营、深加工初级产品,如艾条、艾柱、艾绒等利润会翻番。此外,还可开发生产艾叶精油、艾叶茶、艾香、艾草护肤品、艾叶皂等艾制品,涉及药用、灸用、食用、日用工业品等6个系列、100多种艾制品。从经济效益看,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只需种植两亩艾草,就能解决脱贫致富问题。

  “在深度贫困县加大对艾草种植的宣传、政策扶持力度,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扩大种植区域和面积,使种植艾草、发展艾灸产业成为深度贫困县脱贫最立竿见影的途径。”何顺峰提出针对性建议:首先,地方政府应做好产业规划,由极贫县(区)、乡镇政府统一规划,成立艾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技术服务、指导督查等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考核,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服务艾灸产业发展,做大、做优、做强艾灸产业,使之在产业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实行种植、加工、招商、宣传、科普相结合,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发展艾草种植,贫困户可以“特惠贷”入股,每年确保都能分红;统筹规划、连片推进,重点打造艾灸产业扶贫带,并签订保护价;实行科学规划、有序种植、有效管理,杜绝各家各户、各自为政,统一采购艾草种子、统一培训、科学管理。

  其次,可重点建设种植基地、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在几个深度贫困县打造艾灸产业大县、若干个万亩艾乡艾镇、若干个千亩艾村;大力扶持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建成艾草、艾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从土地、育苗、收购、加工生产等方面,对艾草种植户、合作社给予政策支持、各项补贴,对艾草生产企业给予银行融资、税收减免、免息贷款支持,对带动脱贫效果好的艾草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重点扶持,对符合金融扶贫、招商引资政策条件的龙头企业落实对口金融扶持、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强其带动脱贫能力;由地方政府设立艾灸产业发展基金,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每年拿出资金用于集中连片基地建设补助、产业宣传推介、重点项目科技攻关、技术标准制定、推广培训、市场监管及乡镇发展补助等。

  此外,应深化艾草推广与利用,不断延长产业链,支持艾灸种植基地开展艾灸乡村旅游、艾灸文化推广、艾灸科普推广,加强与艾灸健康养老保健等产业融合;推动艾灸产业与药用产品市场、灸用保健品市场、食用产品市场、日用品市场深度链接,把贵州打造成全国艾灸种植和生产基地,让“黔艾”飘香并带动一个产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