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病根”变“穷根”
——访省政协委员张湘燕
□邱焰 本报记者 黄福九 王吟
“大病、重病、慢性病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精准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这是对健康扶贫给予的庄严承诺,也进一步为全省人民决战脱贫攻坚树立起信心、传递了力量。”来自卫生系统的省政协委员、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湘燕心之所系,是群众健康,是民生冷暖。
张湘燕委员说,近年来,贵州省优化完善“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现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搭建四级医疗远程平台,建立对口帮扶体系等,健康扶贫工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因病致贫、返贫仍然是贵州脱贫攻坚征途上的拦路虎。
张湘燕委员说,当前贵州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户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健康教育素质是最直接、最实惠、最有效的扶贫举措。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互联网+医疗’,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向村延伸。这一具体举措令人振奋。”张湘燕委员如是说。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省人民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成效显著。
据介绍,张湘燕委员对医务人员及医疗事业的关注,一直是媒体聚焦的重要话题。她时常说,行医路,漫长且修远兮,随时都有可能面对质疑与纠纷。行医者,苦心志且劳筋骨,随时都能尝到酸甜与苦辣。经常会有年轻医生和她交谈,让其感受到她们复杂而微妙的心情,时而充满豪情,时而迷茫惶恐,时而阳光普照,时而无所适从。她们也常发问,怎么才能在行医路上阳光洋溢、心花怒放呢?每遇此,张湘燕委员都会建议认真读一读钟南山和王辰主编的《心路医路(呼吸分册)》一书。
张湘燕委员说,这部专著,既非高深晦涩的专业教科书,也不是市面上常见的科技人文普及读物,它触摸时代风云,通过描述呼吸病学发展史和医学前辈们的事迹,以小见大、以情动人,让人们懂得“医道”的真谛、“医路”的艰辛和“医者”的不易,从而获得心灵的启迪、思维的拓展和思绪的表达。
张湘燕委员说,品读此书,既可以感受到医务人员无私的奉献精神、强烈的责任担当、温馨的人文关怀,又可以聆听到名家箴言、医者白话、患者心声,还可以见识到名医风采、大医风貌、良医风度。
张湘燕委员表示,下一步省医将积极落实远程医疗服务向村延伸,协力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力争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因病掉队,这是省医龙头公立医院的担当,也是一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