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日前召开的贵州省两会上,来自市场经济一线的委员照例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不少委员自带“话题性”,所提出的相关提案和建议,均是业界、广大民企及致富带头人、创业者关心的话题,亦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如今省两会已结束,让我们再次走近其中部分委员,一同感受他们牵肠挂肚的事和为民情怀。
省政协委员、贵阳海关党组书记潘路生:
改善口岸营商环境 持续推动对外开放
口岸营商环境直接决定一个地区对外贸易的活跃程度,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改善口岸营商环境,意义深远且迫在眉睫。地处西部地区的贵州,更需不断改善口岸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对外开放。
据贵州省政协委员、贵阳海关党组书记潘路生介绍,2018年1至10月全省进出口总额约为413亿元,同期西南地区进出口总额约为11397亿元,各省(区、市)进出口贸易额按占比高低排列,依次为四川约占42%、重庆约占40%、云南约占14%、贵州约占4%、西藏占比不足1%,贵州排位仅在西藏之前。
“我省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煤、磷、铝土矿、汞、锑等矿产资源储量都排在全国前列,水电能源也十分丰富,具备大力发展工业基础的比较优势。但是,受到对外开放平台不足、口岸功能欠缺等口岸营商环境影响,贵州外贸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外贸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潘路生说。
贵州作为内陆省份,既不沿边、也不靠海,先天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决定了开放的难度大,加之长期以来缺乏开放意识,开放基础较为薄弱,造成对外开放口岸不够、开放平台建设不足,口岸功能极为欠缺。目前,全省只有贵阳龙洞堡机场1个国家正式对外开放的航空口岸,导致国际物流运输不畅,国外质优价廉的原料进不来,本地优势特色产品出不去,严重制约了贵州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发展。
“不断改善口岸营商环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可以有效改变贵州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现状。改善口岸营商环境是应对复杂形势、稳定经济运行的必定选择,也是做好招商引资、促进外贸发展的必要措施。”潘路生说。
他建议,贵州应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持续扩大开放平台;继续完善口岸交通物流体系,进一步畅通流通渠道;持续优化进出口环境监督,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不断加强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工作的综合效应。同时,加快建立价格、商务交通、口岸等部门及口片查验单位共同参加的口岸收费监管协作机制,破除垄断、鼓励竞争,积极推动降低报关、货代、物流仓服务等环节经营服务收费,切实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