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6期 本期2452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1-13

  打造“智能煤矿” 推动“脱胎换骨”

  ——智能机械化开采技术与装备合作分论坛侧记

  智能机械化开采技术与装备合作分论坛的主题是“安全高效·绿色发展”,由六盘水市政府、贵州省能源局、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等联合举办,盘州市政府、六盘水市能源局承办。

  论坛上,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贵州久泰邦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质构机研发合作协议》,江西萍乡市城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与贵州优翊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挖掘式装载机生产协议》。

  科技提升产能效率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但是机械化程度普遍比较低。所以说,贵州非常有必要开展智能机械化工作。”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绍泉分析称,贵州机械化生产矿数量占比较低,煤矿智能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煤炭行业信息化方面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煤矿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不高,还缺乏整体规划。他认为,开展煤矿智能化机械建设,形成符合贵州实际的智能机械化开采体系,对提升全省煤矿开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5月以来,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煤矿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工作。为保障该项工作顺利推进,省能源局组织成立智能机械化专项工作组,围绕技术、资金、人才等核心问题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2处煤矿申请实施智能机械化改造,216处煤矿申请实施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15处煤矿实施采掘链升级,实现智能化改造30处、辅助智能化改造44处、智能化升级3处。据不完全统计,减少了采煤工人900人,44处智能机械化升级煤矿减少岗位1100个,全省煤矿智能机械化提升了7个百分点。

  六盘水是重要的煤炭基地,全市煤炭行业坚持立足煤、做足煤的发展思路,以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为重点,全力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发展。发耳煤矿31004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通过贵州省煤矿智能机械化验收,成为全省首个、目前西南地区四省一市中唯一一个通过省级验收且正常生产的智能化工作面。同时,贵州生产的首套制煤产业支架已在小水煤矿投用。

  截至目前,六盘水共有17处煤矿开展综合机械化改造,其中8处通过专家验收;75处煤矿开展辅助智能化升级,其中10处通过专家验收;8处煤矿开展智能化工作面升级,其中2处通过专家验收。预计到2020年,全市生产煤矿采煤机电化率将达80%,辅助信息化水平、监控覆盖率可达100%,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安排,今年计划实施30处煤矿综合机械化改造,智能化煤矿改造150处,建成协同控制智能化井群管控系统;2019年计划实施94处煤矿综合机械化改造,智能化煤矿改造180处;2020年重点对当年建成条件比较复杂的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建设全面收尾。

  产业升级企业担当

  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长江以南的煤炭龙头企业,历经50多年改革发展,已成为以资源、能源为核心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煤龙头、电骨干、新能源补充”的产业布局。今年1-10月,该公司实现产煤1600万吨、供应电煤1000万吨、发电70亿千瓦时。

  近年来,盘江煤电坚持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综采工作面实现少人或无人生产,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运输系统的智能管控体系,对现有井下固定岗位实现远程监控、集中控制,全面实现了无人值守、有人巡视。

  突破瓦斯防治技术瓶颈,深化长钻孔消突抽采技术,完善封孔抽采工艺,探索钻孔轨迹测定,开展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增透或消突,全面提升地面钻井水平;对盘江矿区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围岩控制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着力提高围岩控制质量与水平,努力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积极推行全矿井绿色充填开采,减少煤矿开采对地表的扰动;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并回收煤体矿山资源;深入煤炭地下气工程示范项目研究,努力实现矿区高突煤层资源安全开采、低成本清洁利用;深化煤干湿综合开发利用,加大井矿水循环利用力度,实现变废为宝。

  该公司总工程师黄寿卿表示,贵州“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禀赋特性,决定了煤炭作为全省能源的主体地位难以撼动。煤炭是贵州经济社会最可靠、最安全、最经济的能源,大力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煤炭产业发展方式,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是全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推动能源工业转型升级并做强、做大、做优,让煤炭工业‘脱胎换骨、华丽转身’,引导能源企业聚焦主业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电煤保障供应,打赢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是当下煤炭产业发展的焦点所在。”黄寿卿说。